(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臺灣導演齊柏林在所執導的《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
日前,大陸上海舉辦2018年第21屆國際電影節市場展,在文化部委託下,
台灣代表團於會場設置TAIWAN CINAEMA主題館,向國際業者推廣76部台灣電影。6月17日的「台灣電影推介會」上,一位台灣電影監製表示,台灣市場太小,須走向海外市場,且台灣創作自由的風氣,造就不少年輕人才,若台灣電影可以更開放,並與大陸電影界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相信有助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並被更多人看見。
根據文化部今年初發佈之2016年電影產業調查報告指出,台灣電影產業鏈的製作業、後製與特效業、發行業、映演業等電影事業,從2012到2015四年來均呈上升趨勢,但至2016年電影總產值全面衰退,較2015年衰退9.64%,主要原因在於國片整體票房下滑,影響海外市場收益。對投資業者而言,投報率不佳,投資意願會轉趨保守,將影響電影產量。由此可見,電影票房的重要性。
再看國家電影中心公布的資訊顯示,2017年度國片獲得7.23億的票房成績,近十年來最高記錄,一掃2016年度票房衰退陰影,固然可喜。但唯一破億的電影《紅衣小女孩2》1.06億,卻是十年來最低。如此看來,台灣電影票房的穩定度與向上提升,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借鏡
美國,台灣應以全球票房市場為目標。從2017年在台灣上映票房破億的美國電影前20部的全球票房來看,台灣票房市場僅占0.5%到4%不等,隔鄰的大陸市場,則是各國紛紛搶進的目標市場,台灣不宜輕言放棄。例如: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求的女孩》台灣票房4.25億、大陸票房約2.36億、其他國家票房5.39億;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台灣票房4.1億、大陸票房約17.5億、其他國家票房約3.4億,可見台灣電影也有行銷海外市場的品質與能力。
此外,在台陸或台港陸的合拍片中,2012年《愛》台灣票房1.8億,大陸票房6.5億;2012年《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台灣票房1.2億,大陸票房4億,其續集2014年《痞子英雄2:黎明再起》,台灣票房約5千萬,大陸票房10億;2017年《吃吃的愛》台灣票房8,520萬,大陸票房約1億。因此,從產業經營與發展的角度,台灣實不應放棄大陸這個世界最大的華語電影市場。
大陸官方今年2月宣布的31項惠台措施中,關於影視方面的第18至20項,將放寬
兩岸合製影視作品在人員、投資比例和大陸元素的限制,減免申報費用與縮短審批時限。再加上,香港國際影視展是世界各地包括大陸電影及電視劇的交易中心,依據港陸CEPA協議,香港影聽服務業享有優惠條件,進入大陸的媒體育樂市場。因此,政府在積極推動台灣電影行銷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應擴大與港、陸交流,互相觀摩、學習,並尋求更多合作的機會,將華語電影推向世界,締造華語電影新世紀,共創三贏。
(本文已刊登於2018.6.28YAHOO奇摩論壇政事觀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