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蔡英文總統出席「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
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最近發表了一個民意調查,從國族認同的視角,探討台灣民眾的統獨意向。該學會已經連續7年對此一主題做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台灣民眾長期性的態度變化。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於
兩岸關係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認知失調和價值錯亂,並隨著政治人物的操作而出現程度上的高低起伏。
在事實認知的部分,當問卷提示
兩岸人民具有共同的血緣、語言和歷史文化之餘,一直有不少於8成3的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否認的人未曾超過1成1。然而,這種「兩岸一家親」的認知,卻和「中國人」或「台灣人」的認同有著落差。7年來,「中國人」認同大多在5成上下徘徊,而「台灣人」認同則有4成5左右的比例。
去年10月台灣地方選舉前夕,台灣民眾曾經有一波「中國人」認同的高潮,和「台灣人」認同的低谷(58%對37%)。可是,從今年初以來,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世代的「中國人」認同開始下滑,「台灣人」認同出現上升(這次調查是48%對48%)。同時,對於兩岸的未來走向,傾向台灣獨立的人明顯增加,期望和平統一的人顯著減少。
這些變化意味著今年初以來,
蔡英文來操作「
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等於「台灣投降」的「芒果乾」,以及藉由香港「反送中」風潮鼓動台灣社會「恐中」、「反中」的氛圍,的確發揮了作用。
不過,在此同時,包括年輕世代在內,台灣民眾卻又對於香港的動盪、中美之間的博弈和台灣應有的抉擇表現得相當務實。有75%的受訪者認為街頭抗爭對香港發展不利;24%的人認為中美競爭大陸贏不了,36%認為難分勝負,34%認為大陸會趕超
美國;而夾在美中之間,77%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應該「親美和中」,主張「聯美抗中」的人不到16%。
如此的結果告訴我們,許多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的世代,在兩岸關係的態度上是認知失調和價值錯亂的。一方面承認兩岸有血緣、文化的連結,也知道中國大陸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卻無視於大陸對統一的堅定立場,幻想著台灣獨立的可能。這是從李登輝時代以來,台灣教育環境和媒體環境長期「去中國化」所導致。
問題是,這種認知失調和價值錯亂如果繼續延伸擴大,兩岸關係會越來越嚴峻,即使不發生戰爭,台灣也難逃邊緣化的命運。客觀形勢很清楚,在全球格局上,美國只能干擾而無法阻止中國大陸的成長發展;在區域層次上,中國大陸透過中日韓自由貿易區、
RCEP、和「
一帶一路」的推進,會坐穩東亞地區乃至於亞歐非大陸領頭羊的地位;在兩岸消長上,去年大陸的GDP是台灣的23倍,可見的未來,大陸會以每年增加1個以上台灣GDP的速度拉大兩岸差距。大形勢如此,台灣如何抉擇?
雖然有77%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應該「親美和中」,而非「聯美抗中」,但許多人顯然搞不清楚或故意視而不見,蔡英文走的正是「去中國化」的「聯美抗中」之路。符合事實的認知告訴我們,這條路走下去,台灣就算不面對烽火災殃,也難逃邊緣化的命運。依此,正確的價值選擇應該是「台灣要贏,下架小英」!
(本文刊載於2019年11月1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