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臉書,明明長年裸奔,何來「處處不合身?」記者會。)
報載針對部分社工未能納入施打疫苗的優先順序一事,除了引起社工界的不滿外,地方政府也發文希望高風險族群的社工能造冊施打。對此,衛福部表示要將地方政府所委託提供服務的方案社工,納入為第五類的優先順序,至於施打的對象範圍則是涵蓋有服務家暴、性侵、脆弱家庭和街友等社工,並且要自即日起便開始接種疫苗。於此,包括社工在內的助人工作者,對於疫苗接種的周全性,實有進一步思考之必要。
顯然,該項由社工民團反彈及其委託機關的地方政府接手附和的呼籲訴求,雖說最終的結局還算是差強人意,但是背後所潛藏的結構性意涵,這才是對於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這是因為:首先,從疫苗的接種順位到特權疫苗以迄於無所不在的各種亂象,對賭的都是自危護命的人性誘因使然;換言之,若果肇始的真正歸因源頭未能加以有效解決的話,那麼諸如有打之於未打、早打之於晚打、打到一劑之於打完第二劑,抑或是不同品牌的施打選項等迷亂情事,不僅不會減緩、消失,反而更形擴大與惡化。
如此一來,包括疫苗研發、疫苗採購、疫苗品項等,所關涉到疫苗劑量、疫苗快打以及認知基模的基本提問,無法獲致結構性的解套。那麼,上述一線社工的反彈,當只是其中一條的引爆點而已。冀此,除了為德不卒的有所遺憾外,如何有其戰略與戰術的並進思考,點明了現有的防疫團隊及其思維模式,實有打掉重練之必要。
事實上,即使中央政府釋出善意,將若干一線社工納為第五類的優先施打對象;但是,從最早的機構式社工放寬到居家式與社區式,以至於如今特定的方案社工,回應於相濡以沫的夥伴團隊,盡是某種情何以未堪的相對剝奪感。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從保護性方案社工到支持、補充性質的其他一線社工,有無一體適用的生命權益保障?
至於,將那些未與政府合作的民間單位社工,以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社工、照服員或是基層兼職行政人員等利害相關的夥伴成員,逕自排除在外;究竟這是雲端思考的昧於現場情況,抑或是劑量不足而不得不的痛苦抉擇,這方面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確認的,會是倘若只局限於保護性業務、脆弱家庭、身障個管、遊民、心衛等標地對象的方案社工;那麼從一線社工到共案照顧的其他團隊人員,以迄於同屬於助人工作的非專案核備社工,接觸風險的安危機率,都可能會是感染或傳染的破口所在。
如此一來,癥結點就不在聚焦於何以只有政府方案社工受惠,而是傳播鏈的爆發出口,還是會從這些助人工作者的網絡協力互動過程當中,以找出另類的群組感染、傳染。准此,核備的方案社工得以匡列造冊施打,其所顯現出來的理當是關乎到助人工作者接種疫苗;所以應該要有周全與必要性思考,而非是某種捉襟肘見的圖窮匕見窘態。
總之,對於第三級的疫情警戒,是否還要持續進行第五波的列管禁制,關注點不應該只是解封之後的身心解風;而是長達兩個月或是一年半載下來的防疫對策、措施,又有無新的思維、創見與作為。藉此讓苦難的疫民,得以窺見到島嶼天光的一絲希望。
(本文曾刊登於110.07.20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