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舉行的祭孔大典,今年因為薔蜜颱風來襲而改在10月5日舉行。台北市孔廟的祭孔典禮,總統親臨現場,並致贈匾額。孔廟大開中門迎接元首,典禮亦由六佾舞改為八佾舞。事後,台北市民進黨議員抨擊不合禮制,認為六佾改八佾是「拍馬屁」,又指責馬總統走中門,是以皇帝自居。
民進黨的「不合禮制」說,是很缺乏常識的。所謂「佾舞」,是古代祭祀的一種舞蹈,舞者左手籥,右手持羽毛,依受獻者的社會地位,分為二佾、四佾、六佾及八佾四種陣容。 舞者排成正方形,二佾舞為二乘二人,四佾為四乘四人,餘以此類推。周朝禮制規定,祭天子舞八佾,諸侯舞六佾,大夫舞四佾,士舞二佾。過去歷朝祭孔大典,有的採六佾,有的採八佾。孔子死後被封為「文宣王」,表示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不下於君王,因此,跳八佾舞名正言順,也代表對孔子的高度尊敬,與祭祀者或來賓沒有任何關係。台北孔廟過去一直採六佾舞,主要是因為場地太小,今年因為整修後面積擴大,加上學者倡議,而改為八佾。將此事和「拍馬屁」聯想在一起,未免可笑。此外,有關總統走中門的問題。由於這是光復一來第一次有元首親臨祭孔典禮,而自古以來,只要有元首到,就是開中門迎接。若要說走中門就是學古代皇帝,似言之成理,但假使馬總統不走中門而走偏門,說不定會被質疑說他不承認自己是國家元首,那豈不更糟?
無論如何,在外表的禮制問題爭論不休,而忽略祭孔真正的精神與目的,是本末倒置的。孔子自己不就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嗎?每到孔子誕辰,官員們無不積極參與祭孔,穿起古代朝服,擔任這個獻官、那個獻官,虔誠肅穆得不得了。可是,長久以來,政治人物在大眾的印象是什麼?吵架、打罵、滿嘴髒話,貪污、惡鬥、爭權奪利,腦子只想著升官發財,「仁」字早已蕩然無存。如此醜惡無品,穿起古服來祭孔,簡直是沐猴而冠、有禮無體。祭孔、尊孔的主旨,是要發揚儒家精神,懂得忠恕之道,愛己愛人,做個彬彬有禮的君子,然而,學生們平時不思修身養性,考試時才搶著到孔廟燒香拜拜;學校課程不再把四書五經列入必修,老師、家長們普遍不重視生命教育,卻在祭孔典禮時,帶著孩子爭先恐後地拔智慧毛。這哪是尊孔?根本是求孔聖人賞賜自己功名利祿。孔子若地下有知,恐怕會搖頭嘆息曰:「朽木不可雕也!」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批評教改是個「缺德的教育」,意指品德、生命教育被嚴重忽略。而且,教育成功與否,老師是關鍵,但是許多政策卻對教師不友善,九二八教師節不再放假,即可見一斑。如果大家內心都沒有孔孟思想,那麼祭孔典禮真的是可有可無。
不過,撇開儒家思想不談,若從文化資產甚至文化產業的觀點看,祭孔儀式未嘗不能當作一門傳統藝術,將它發揚光大。長久已來,大部份民眾只能從電視新聞上看祭孔典禮,而且都看不完整。想親眼目睹,得一大早排隊,擠到孔廟現場,還未必看得清楚。其次,台灣的孔廟太小,無論是跳六佾或八佾,舞者受限於場地,無法伸展開來,當然舞姿也就顯得呆板。再者,秋老虎季節,參與祭獻者在戶外穿著一層又一層的古服,不中暑也難。無怪這次大典中,獻官、佾生們一個接著一個昏倒。
祭孔典禮,不辦則已,要辦就最好辦大,擴大全民參與。佾生不要再請國小學生,應該找專業的表演團體,結合學術研究,把它呈現在國人面前。最好選擇大型體育館或小巨蛋,有室內空調的地方,開放民眾參觀。用「請神」的方式,將孔子神位請到現場,就不必拘泥在狹窄的孔廟裡。
近年來,孔孟思想在大陸有逐漸復甦的跡象,各地紛紛興建孔子學院,祭孔典禮也恢復舉行。然而,大陸經過文革的摧殘,恐怕有「禮失求諸野」的需求,而這個「野」,非台灣莫屬。我們如果能認識自己在保存中華文化的優勢,善加利用,那麼,不僅祭孔,老祖先留下的資產,都是取之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