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大趨勢下,台灣無法迴避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往來。過去六年多來兩岸關係有顯著改善,台灣海峽已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為「和平廣場」,更將發展成為「繁榮商場」;相較於朝鮮半島至今仍戰雲密佈,台灣海峽已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台灣運用「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策略,做為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指導原則,希望能夠同步推動兩岸和解,並擴大國際經貿合作空間,營造台灣企業與中國大陸產業合作雙贏,再與區域及全球產業鏈結,進而強化自由化與國際化能量。
台灣能否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美國是最重要主導國;至於台灣未來能否加入「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應與中國大陸是否同意脫不了關係。當台灣希望獲得美國支持加入TPP,就必須加強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體質,並要求受益於自由化國際化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同時,台灣為化解加入RCEP的中共阻力,則必須落實兩岸和解制度化措施。
目前,兩岸雙方正透過經貿互動與人員交往累積善意,做為未來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協商的基礎。過去兩岸壁壘分治花了六十年,才演進到經濟合作階段,下一階段將是在經濟合作,累積互利共榮基礎上,進行良性制度競賽,最後才是透過中華文化智慧,找出解決兩岸主權爭議方法,並達成民主融合理想,而其中必須密切把握的關鍵因素,就是台灣人民意願變化,以及美「中」競合關係特質。
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經貿互動、人員往來,以及和解制度化所產生的變動與契機,是既有期待又怕受傷害,既希望能達到兩岸雙贏目標,但對大陸併吞意圖仍充滿不信任感。因此,馬總統必須尊重多數台灣人民意願,維持行穩致遠的大陸政策主軸。太陽花學運告訴我們,敵對思維與恐懼感仍是兩岸和平發展主要障礙;如何化解兩岸敵對思維,以及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深層疑懼,並營造兩岸和解制度化基礎,確為兩岸當局重責大任。兩岸若能合作落實APEC馬習會,就是增進台灣人民對大陸好感度的歷史契機,因為台灣主流民意能夠接受馬習在APEC見面。
「中國崛起」對台灣是機會,也是威脅,更是挑戰。台灣需要和平兩岸以促進經濟發展,也需要維持台美經濟安全夥伴關係;同時,台灣如何發揮「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的智慧,以應對美「中」在亞太戰略競逐加劇新形勢,是讓「親美、和陸、友日」平衡策略繼續發功關鍵。現階段,習近平決定對台落實「兩岸經濟一體化」措施,為未來和平消化台灣,構築深廣下層結構,並直接衝擊台灣政治菁英的權力基礎;同時,美日同盟與「中」俄夥伴的對抗性激烈化,台灣左右逢源的空間變小,被逼選邊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兩岸和解如何行穩致遠,將是高難度挑戰。倘若APEC馬習會破局,恐會衝擊兩岸和解制度化進程,甚至加深敵對意識,拉大台灣人民對大陸的心理距離。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調查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泰國、印尼、新加坡、緬甸,以及台灣等11個亞太地區戰略專家普遍認為,在亞太區域權力平衡架構內,中國大陸將成為未來10年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是最重要的經濟夥伴;不過,多數受訪者對中國大陸在區域安全影響卻抱持負面態度,其中台灣受訪者有58%認為中共對區域安全具有威脅性。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2030全球趨勢報告》強調,中國大陸經濟總量將在2030年前超過美國,但是亞太地區因領土主權爭議,將使更多國家選擇「經濟親中,安全靠美」的平衡策略;同時,亞太國家經濟將持續成長並相互依賴,然而彼此間的戰略猜疑緊張關係明顯增加。如果美「中」雙方都不願意採取積極態度和有效方法,來處理化解這種緊張關係,未來幾年美「中」在亞太地區戰略競逐惡化風險,將可能大幅提高,屆時,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會面臨嚴峻考驗。
目前,兩岸和平已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也是安定繁榮的必要條件,更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關鍵利益。馬總統希望任期內,能在「國家有需要、人民能夠接受、國會監督」情況下,落實APEC馬習會,奠定以和平發展立足兩岸,以和平互惠立足國際的穩固基礎。這個穩固基礎是否能可長可久,就需要兩岸當局共同努力,畢竟「探戈」需要兩人共舞。
(二)APEC馬習會 機不可失
台灣希望與大陸維持和平發展關係、與日本保持友好合作,並與美國鞏固安全與經濟夥伴;同時,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與「南海和平倡議」,就是為拓展兩岸共同維護和平發展機遇,並呼應美國要求亞太各國冷靜克制的政策立場。但是,當美「中」兩強的「競合關係」出現質變,甚至引爆戰略競逐情勢惡化的代理人衝突時,台灣「親美、和陸、友日」平衡策略恐將無以為繼,並從左右逢源高招,淪入進退失據困局。
馬總統推動兩岸和解制度化,希望能夠有利於化解敵對思維與深層疑懼,並促進兩岸雙贏,其主要策略包括,積極健全經濟自由化體質,加速推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並為弱勢產業的照顧與轉型未雨綢繆,讓兩岸經濟協議(ECFA)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能夠連結「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發展,使台灣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正能量充份發揮;其次,鼓勵兩岸積極合作促成北京APEC馬習會,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累積政治互信與好感度;第三,循序漸進改變國防戰略觀不再以中共為假想敵,而是以處理專屬經濟海域(EEZ)範圍內所有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作為國防戰略核心思維,這項新戰略觀將是開拓台灣,同步與大陸發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可以和美國繼續保持軍事合作空間的新構想。與此同時,大陸方面相應的可以進一步考慮,放棄對台用武戰略與軍事部署,讓兩岸長期敵對思維與軍事對峙發生結構轉變,並營造互信雙贏契機。
馬總統與習總書記都應發揮大開大闔的胸襟與氣魄,共同落實今年北京APEC馬習會,以積極行動化解兩岸敵對思維與深層疑懼,為中華民族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正道。
(三)APEC馬習會 迎難而上
目前大陸方面對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見面有顧慮;同時,北京或許不樂見馬習會轉移北京APEC峰會政治焦點;此外,對於馬總統出席APEC將凸顯「兩個中國」亦有所提防。但台灣朝野主流民意已多次表達,支持APEC馬習會態度,美國白宮副國安顧問羅茲亦曾於今年1月29日表示,美國支持兩岸對話,也鼓勵「馬習會」的建設性作為。現在就看習近平是否有「仁者不憂」胸懷,發揮四兩撥千斤智慧,為中華民族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正道。
馬總統希望落實APEC馬習會,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穩固下來,對台灣和大陸都是好的。但是,這個穩固基礎是否能夠進一步推動政治協商議題,仍需要兩岸當局共同努力。與此同時,兩岸共同調整國防戰略規劃,發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不再視彼此為假想敵,也將獲得築信的政治基礎。此外,兩岸領導人在北京APEC會面,不僅有助化解「恐中」與「反中」思維,並降低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深層疑懼,同時可以鼓勵民進黨人士理性面對兩岸和平發展。
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發展,已經對台灣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結構,形成具體挑戰與機遇。一方面,台灣人民期待兩岸能在良性互動基礎上,擴大交流與合作關係,達到兩岸雙贏目標;但台灣人民對於中共方面限制國際活動空間,仍相當反感;同時,兩岸軍事繼續對峙也讓和平發展進程充滿變數,尤其在美中戰略猜疑加劇趨勢下,台灣若決定納入美國的「亞太再平衡」佈局,試問兩岸關係還能良性互動嗎?APEC馬習會若能落實,將有助「親美、和陸、友日」平衡策略繼續發功,並避免讓台灣被迫選邊,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倒退。
(四)APEC馬習會提「台海和平倡議」
兩岸關係若要良性發展,共同合作朝向振興中華努力,就必須考量到美「中」競合關係變化、兩岸對主權議題的彈性處理態度、兩岸針對性軍力部署的調整,以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所累積的善意互信基礎等因素。目前,兩岸雙方可透過經貿互動與人員交流累積善意,為進入政治協商培養互信基礎。
倘若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具體提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與軍事大國,帶動社會經濟文化新聞發展,並促使政治體制朝自由民主化的方向改革,讓大陸的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能夠有效形成對台灣人民的吸引力。屆時,兩岸在共創雙贏下,進一步協商簽署和平協議的政治議題,才會有瓜熟蒂落的時機。一旦多數的台灣民眾有信心又有意願,支持政府與大陸協商建立永續和平的合作架構,國際干擾兩岸融合力量又如何能夠奏效呢?更何況,美國方面也一再強調,和平是美國在台海地區及西太平洋的關鍵利益,而美國在台海地區的戰略目標,就是和平穩定與和平解決。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指出,兩岸是否走向統一?美國不會介入,若兩岸人民有共同想法,美國會支持,但統一最大的障礙是,中國大陸並非民主國家,若中共能改變,還有討論空間。
馬總統與習總書記若能在今年APEC馬習會中,提出「台海和平倡議」,為中華民族鞏固兩岸和平發展基礎,並創造更寬廣的「台北-北京-華府」三贏空間;同時,馬習合作推動「台海和平倡議」方案,讓兩岸雙方以務實態度,共同營造足夠的時間與環境,促進兩岸雙方在自由、民主、均富、人權、法治、環保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讓台海地區從衝突熱點變成和平大道,共同創造兩岸人民幸福,並進一步達成「兩岸合作、振興中華」目標。
(五)結語
大陸方面多次表明馬習會,不宜在APEC等國際場合舉行,擔心造成兩個中國印象,或者顧慮馬總統出席將轉移北京APEC峰會焦點。不過,大陸方面也不能不思考,造成APEC馬習會沈船的礁石,也會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馬總統日前指出,馬習會要有一定條件,「有機會我們不會放棄,但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也不強求」;江宜樺院長則強調,「如果因為一些中國大陸官員的傳統思維,未使『馬習會』在APEC出現,將是件可惜的事」;此外,江院長透露海峽兩岸仍就此磋商,目前還沒有最後下定論,台灣仍抱希望。至於蔡英文則認為,如果「馬習會」有助於台灣對外關係的拓展,這不是一件壞事。
由於兩岸交流日趨緊密,台灣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不能和大陸切割,因為大陸處處充滿機會。根據調查顯示,十八到二十二歲族群中,五成有意願到大陸工作。但是,太陽花學運也反映出台灣年輕人對「中國崛起」疑懼焦慮。事實上,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根據憲法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不是由政治人物替他們決定,政治人物是要為他們開拓未來發展機會,而不是現在就決定他們未來發展範圍。因此,鼓勵台灣年輕人「立足台灣,胸懷大陸,佈局全球」,勇敢迎接全球化競爭並成為贏家,才是兩岸領導人應有態度。
馬總統希望落實APEC 馬習會,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穩固下來,對台灣和大陸都是好的。兩岸若能在此穩固基礎上,共同調整國防戰略規劃,發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不再視彼此為假想敵,就能開始培養築信的政治基礎;同時,兩岸領導人在北京APEC會面,不僅有助化解「恐中」與「反中」思維,並降低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深層疑懼,亦可以鼓勵民進黨人士,理性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日前,台灣多數民眾歡迎張志軍來訪,而且認為來者是客應待之以禮。如果馬總統與習近平能夠運用北京APEC機會見面,在比較沒有顧慮的情況下,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將有助營造紅藍綠和解共生氛圍。
歷史性的馬習會能否於今年,在北京APEC年會實現,已成為各國高度關注議題,而其結果可能影響國民黨政府,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勝敗,更是深化兩岸和解制度化重要契機。馬總統已多次表示「如果能夠去,我願意」,現在就看習近平展現泱泱大國東道主風範,善用四兩撥千斤智慧,向馬總統發出APEC年會「經濟領袖高峰會」邀請函,優雅落實馬習會,為中華民族鞏固和平發展正道;同時,APEC馬習會應把握機會,共同提出「台海和平倡議」,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奠定基礎。當世界各地都是衝突、衝突、衝突,看到兩岸領導人願意迎難而上,共同開創和平發展新局,怎能不讓世界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