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先生當選後宣示退出政黨活動,以「全民總統」自居,俾強化其行使權力的正當性基礎。陳總統曾痛斥政黨合作為政黨分贓,拒絕就籌組新政府與立院多數黨進行政黨協商。惟由於新政府是建立在陳總統個人主觀意志,而非憲政體制客觀的基礎上,加上缺乏政黨扮演整合與協調機制,以及堅持反核四與台獨意識,致使全民政府內憂外患不斷,陳總統聲望也跌入谷底。
全民政府失敗後,陳總統反而籌組更不可行的「少數政府」,且表示「石頭已拿開」。對此,我們肯定指出:不但石頭沒拿開,陳總統反而搬來更多大石頭,讓少數政府到處碰壁。在核四宣布停建後,少數政府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已經不再是石頭,而是在野多數黨所發動的倒閣、彈劾總統與行政院院長,以及罷免總統。
現行政府體制定位
八十六年修憲後,我國政府體制具有自動換軌機制,當總統與立法院多數黨同黨時,黨政運作的結果將使制度成為「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不同黨時,則由於總統所屬政黨無法掌握立法院決策過程,體制將成為「偏向內閣制的雙首長制」。
基於行政院院長向立法院負責的精神,總統任命行政院院長時,如不考慮立院政治生態,任命多數黨支持者出任,勢將面臨立法院對政策、法案與預算的強力杯葛或不信任投票;甚至會出現立法院多數黨強力主導政策的現象。法國總統任命總理同樣不需國民議會同意,惟當總統所屬政黨無法掌握國會多數席次時,總統也只會根據憲法精神任命國會多數黨組閣,絕不會組少數政府。
陳總統選前曾數度批評我國的雙首長制,選後卻一味以總統制國家總統自居。由於陳總統拒絕遵守上述原則,不但造成憲政亂象,甚至引發立院朝野政黨倒閣呼聲不斷。
西方某些國家之所以出現少數政府,是因為沒有任何政黨在國會席次過半,而且各政黨不願籌組聯合政府。換言之,少數政府是在無法籌組多數政府與聯合政府的情況下,被迫選擇的結果。根據西方國家經驗,既然立法院有政黨席次過半,為何要組少數政府?退而求其次,也應籌組聯合政府。
由於受限於結構性障礙,少數政府必然會引爆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間的衝突。陳總統一石二鳥之計是:如果立院多數黨杯葛,就將責任歸咎於立院多數黨;如果立院多數黨倒閣,則提供他解散立法院進行改選的機會。
倒閣聲浪不斷
新政府成立以來,不時有在野黨立法委員揚言倒閣。籌組「全民政府」,本即不符憲政常軌。立院席次過半的國民黨,理應進行不信任投票。惟由於國民黨大選初敗,療傷止痛尚唯恐不及,哪有餘力反制陳總統對憲政體制的公然挑釁。
國民黨雖未發動倒閣,惟仍一再要求陳總統尊重憲法「雙首長制」精神,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對此,陳總統指出「國會對內閣人事若無法接受,必須通過倒閣使其下台,而非要求干預總統任命閣揆及組閣的安排。」這是陳總統首次主動要求在野黨進行倒閣,其用意何在,啟人疑竇。
隨著張俊雄「少數政府」的成立,國民黨及該黨黨團立委強烈質疑少數政府正當性,並揚言倒閣。國民黨黨團表示,民眾已對「全民政府」喪失信心,建議籌組聯合政府。在張俊雄與國民黨立院次級團體「協和會」會面時,立委也再度強調:廢核四將引發經濟危機,國民黨不排除發動倒閣。
在十月二十七日連扁會中,國民黨連主席備妥對當前重要問題之完整建言,期盼能協助少數政府撥亂反正。豈料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陳總統只會不斷將責任推給舊政府,根本聽不進任何意見。
更令人痛心的是,當連主席苦口婆心向陳總統提出解決核四爭議之構想時,民進黨政府卻同時在行政院臨時院會中決議廢核四。此種充滿謀略的兩手策略,更使行政院與立院多數黨之間的互信陷入危機。
針對行政院停建核四的決定,親民黨與新黨都揚言將提案彈劾行政院院長,並發動倒閣。有鑑於倒閣會使現有亂象雪上加霜,國民黨考慮優先立法通過「國家能源發展條例」,為核四解套;惟也不排除必要時發動倒閣。
國民黨是立法院最大黨,沒有該黨支持,倒閣不可能通過。惟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沈富雄卻「百分之兩百肯定國民黨不會提」倒閣。換言之,民進黨是吃定了國民黨不會或不敢發動倒閣,才敢如此囂張看扁國民黨,公然違法又違憲。
影響倒閣之因素
根據民進黨的邏輯,國民黨不支持少數政府,就應發動倒閣;如不倒閣,就不要杯葛少數政府,也必須為少數政府所導致的問題負責。此一邏輯似是而非,不但倒因為果,而且根本不了解憲法所設計的行政與立法之間的監督制衡機制。
少數政府本來就有違憲政常軌,因此所引發的亂象,理應由陳總統自行負責。國民黨是否倒閣,該黨自會考量相關主客觀因素與條件。重要的是,立法院監督制衡行政院的機制甚多,除倒閣外,尚有預算、法案與政策權。一旦反對黨是立院多數黨時,除杯葛外,更能以多數優勢主導政策與法案,不必然需要倒閣。
在少數政府初上路,未有機會表現之前,如果貿然倒閣,並不符民眾追求安定之期望,甚至會引發民眾不滿。倒閣目的本在回歸憲政體制,終結政治、財經等各方面亂象,惟反可能會因陳總統蓄意反制,導致政經局勢惡化。此外,現任立委面對任期因倒閣而縮水,除非自信能獲得連任,否則恐會影響倒閣意願。
惟有鑑於陳總統在處理核四案上態度強悍,寄望其主動終結憲政亂象,回歸憲政常軌,顯然是緣木求魚。因此,在野黨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的時機似已成熟。一旦倒閣成功,將有機會迫使陳總統回歸憲政常軌,改組多數政府或聯合政府。若能如此,將有助於釐清我國憲政體制之定位,建立符合憲政常軌的先例,確定總統與立法院多數黨不同黨時,體制將成為「偏向內閣制的雙首長制」。
倒閣後之可能發展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第三款則規定,不信任案通過後「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提請總統解散立法院」。第二條第五項則規定「總統於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長之不信任案後十日內,經諮詢立法院院長後,得宣告解散立法院。」根據以上規定,立院倒閣後是否解散立法院的權力,是操之在總統。
在少數政府被倒閣後,如果因形勢所逼,迫使陳總統不敢解散立法院,自需任命新的閣揆。少數政府被倒閣後,由於總統聲望受挫,理應不宜再組少數政府,否則會自陷政治風暴中,甚至迫使立法院再度倒閣。若能回歸憲政常軌由立院多數黨組閣,應是最佳選擇;最起碼也應籌組聯合政府。
若是多數黨組閣,內閣人事與政策自應由該黨全權主導,並對立法院負責。若是共組聯合政府,不論是何種組合,內閣人事與政策都必須根據政黨實力,透過政黨協商決定,不可能由總統主導。如此一來,憲政體制將回歸正常,成為「偏向內閣制的雙首長制」。反之,如果民進黨想強勢主導聯合政府,其它政黨只是入閣,恐怕不太可能如願。
如陳總統在倒閣後解散立法院進行改選,一旦新的立法院沒有政黨席次過半,再組少數政府,恐不符民意期盼。由於改選後的立院具有比總統更新的民意,少數政府會面臨立即被倒閣的命運。是以,聯合政府應是唯一的選擇。問題是:應由哪些黨組聯合政府?是由總統主導或是由立法院的政黨主導?
先談後者。參酌法國的經驗,九七修憲後,雖然總統任命行政院院長不再需要立法院同意,但並不表示在立法院改選後,總統可以不考慮立法院政治生態,完全根據個人好惡決定行政院院長人選。之前陳總統任命唐飛為行政院院長時,曾引發新舊民意之爭,陳總統自認具有新民意,完全不把立院多數黨所代表的舊民意看在眼內。一旦立院比總統具有更新民意後,理應根據新民意所產生的立院政治生態任命新的閣揆。換言之,主導新內閣人選的關鍵在新的立法院,而非具有舊民意的總統。蓋如果總統堅持由少數黨組閣,勢必會引發立院發動倒閣。一旦倒閣,總統敢再解散具有最新民意的立法院?換言之,具有舊民意的總統有權解散具有新民意的立法院?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惟為避免總統濫用閣揆任命權,新國會似可考慮對總統所任命的閣揆主動進行不信任投票,以建立憲政慣例。
再者,如果主導新閣揆的關鍵在立法院,而立院改選後沒有政黨席次過半,那到底應由哪些黨組聯合政府?總統所屬政黨必然有權主導聯合政府,還是由各政黨自行協商?
根據法國經驗,繼一九八六年首次出現「左右共治」後,在一九九三年的國會大選中同屬右派的「共和聯盟(新戴高樂派)」與「法國民主同盟」 在五七七席中分別贏得二五七與二一五席,佔百分之八十二,屬於社會黨的總統密特朗乃任命新戴高樂派的巴拉度為總理,再度出現「左右共治」。在一九九七年的大選中,社會黨贏得二四六席,加上共黨的三十七席與綠黨的八席,正好過半,屬於右派的席哈克總統乃任命社會黨的喬斯班為總理,三度出現「左右共治」。法國經驗顯示,左派政黨與右派政黨溍渭分明,從未出現左右兩派政黨共組聯合政府的先例。
就我國而言,政黨雖無左右之分,惟卻有統獨之別。如果國民黨、民進黨與親民黨任兩黨席次相加皆過半,就統獨光譜來看,屬於泛國民黨系統的國民黨與親民黨,應較有合作組閣的空間。也由於陳總統在處理核四案上所顯示的專斷,無意間已啟動「在野黨執政聯盟」列車。如果兩黨同意合組聯合政府,陳總統能拒絕?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換言之,如果總統所屬政黨無法獲得其他政黨的支持,成為多數聯盟,主導組閣者恐怕是多數政黨聯盟,而非總統。
為爭取明年底立委選舉勝利,民進黨主席謝長廷直言不惜與親民黨合作,用縣市長位置換取立委議席,此顯示陳總統所說立院民意不重要,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親民黨也表明不排除與其它政黨聯手。惟談政黨合作容易,做可不容易。
現行立委選舉制度是大選區,且是一次定勝負,不像法國是二輪選舉,提供了政黨合作的機會。在現有選制之下,各黨皆有其基本支持選民,候選人必須各憑本事爭取選票。寄望政黨要求其支持者改支持其他政黨候選人,一來有違政黨政治常理,混亂選民之認同對象;二來就算選民願意被交換,當選者又如何代表這些他黨支持者?民進黨以縣市長換立委的構想,完全背離政黨政治的常理,想落實恐怕是難如登天;惟各政黨在選舉中也不是沒有合作空間。
參考法國經驗,立場相近的政黨在立委選舉時,可考慮結盟參選,彼此之間既聯合又競爭。一旦兩黨席次相加過半,自然取得組閣權。依統獨立場觀之,民進黨如與親民黨結盟,恐會導致支持台獨與支持統一選民的認知錯亂與不滿,前景並不樂觀。為化解陳總統停建核四所造成的憲政亂象,國民黨、親民黨與新黨極可能被迫成立「在野黨執政聯盟」,以多數實力要求陳總統立即改組政府,由「執政聯盟」籌組新政府。由於國、親、新三黨師出同門,未來在立委選舉中應有更大結盟機會。
結論
朝野政黨對於倒閣各有盤算,有鑑於倒閣影響深遠,必須付出重大社會成本,且可能引發政治不安,除非萬不得已,或經評估後自認利多於弊,否則各黨不會貿然發動倒閣;惟倒閣仍是解決少數政府憲政困境不可或缺的的重要手段。
有鑑於少數政府成立以來,百業蕭條,台灣人民過去五十多年來所打拼出來的成果,眼見即將毀之旦夕。在天下雜誌所作最新調查中,台灣的外資吸引力已從第三變成倒數第二,僅僅領先菲律賓,此顯示台灣已經快速「菲律賓化」。在民進黨政府惡意停建核四後,支持倒閣的民意有迅速加溫的現象,在野黨針對少數政府發動倒閣已箭在弦上。如果國民黨確信倒閣能化解憲政危機,通過的可能性極高。
無論倒閣與否,未來立委改選應是回歸憲政常軌的最佳時機。如果「在野黨執政聯盟」能取得組閣權,除能化解憲政危機,落實雙首長機制外,更能以穩定多數推動施政,進而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