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前些時接受媒體訪問,被問到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問題時表示:「如果兩岸和平發展的目標更落實,更往前走,兩岸領導人會面沒什麼不可以」。雖然馬總統也說:「見面的話,馬上就有稱謂的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除非遊戲規則變了,否則我的身分不可能改變」。但是馬總統一句:「兩岸領導人會面沒什麼不可以」,已經引起大家對兩岸領導人會面問題的重視與廣泛的討論。
其實,以前兩岸多位領導人都有過兩岸領導人會面或互訪的提議,但都僅止於喊話或期望性質,未受重視。這次馬總統的話引起討論,應該是近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讓大家覺得到了可以正視兩岸領導人會面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自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逐步開展。兩岸兩會簽署19項協議;開放直航,每週有670班班機飛航兩岸;兩岸人民往來一年近800萬人次;兩岸貿易額也從2007年的904億美元,擴大到2012年的1216億美元。其關係已遠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正常的雙邊關係。兩岸兩會也將在近期內互設辦事處,使兩岸關係正常化邁進一大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雙方領導人會面的期待與需求,以建構更完整穩定的兩岸關係架構。
當然兩岸關係有它的特殊性,兩岸領導人會面涉及的政治性與複雜性相當的高,也可以說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要達致這一個目標,可能要各方面條件的配合:
首先是台灣人民的支持。在台灣社會中對兩岸關係發展仍存在著分歧,兩岸領導人會面,至少需要在較多民意的支持下進行,較有意義。關於台灣人民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態度,由於這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是持正面態度的居多。根據台灣競爭力論壇最近所作的民調,有47%的民眾表示支持,反對者有34%。如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進,兩岸人民感受的敵意消減,支持度將會更增加。
另外,近期兩岸交流的的面向,民進黨知名人士有增加的趨勢。像謝長廷及陳菊兩度訪問大陸,台灣民眾多持正面看法,應會使台灣民眾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疑慮與反對會降低。因此擴大兩岸交流的面向,將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也會提高人民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支持度。
其次是是馬總統所說的「稱謂問題」與「身分問題」。這涉及兩岸最複雜難解的兩岸政治定位問題。這個問題確實複雜難解,但如果期待建立長遠穩定的兩岸關係架構,現在也已到了要認真、切實且務實的思考的時候了。就台灣方面而言「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固然可以作為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但是在論述方面,可能還需更周延、補強,才能成為兩岸政治定位的共識。就大陸方面來說,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十八大提出:「希望兩岸討論未統一情況下的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俞正聲、王毅、張志軍雖提出一些原則與概念,有助於作探討的基礎,但是對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存在的事實的認知、面對與處理,卻未有具體的論述。兩岸就這方面的探討與交集,有助於處理這一個問題。
然而,兩岸也應該認知與理解,兩岸領導人會面固然與兩岸政治定位有關,但卻不是兩岸政治定位的全部,也未必需要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完全解決之後,才能進行。而應該從更高的格局,看待兩岸領導人會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正面意義。從鞏固既有的政治共識與互信出發,探討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合情合理安排。我們相信這對於化解兩岸敵意,增進兩岸和平發展,將兩岸關係提升到新的台階,一定有重大助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3年9月號「台胞好康」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