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際經濟景氣持續低迷,依據前幾次之國際經濟不景氣對我國經濟之不利影響的經驗,今年失業率將隨經濟成長率惡化而加遽攀高。換言之,今年單月失業率飆升至百分之四至五間並非不可能。例如:一九九八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經濟成長率降至百分之四點六,但當年平均失業率僅達百分之二點九。隔年第三季經濟景氣開始復甦,失業率平均水準反而上升至百分之二點九二。
反觀今年經濟不景氣才剛開始,景氣對策信號從去年十二月開始出現藍燈後,綜合判斷分數由十六分快速下滑至今年元月之十分,並連續維持在該水準。
若今年經濟成長率果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所言,降為百分之四點一,則全年失業率平均值可望逼近百分之四。此將創一九六四年以來,即三十六年以來最高的紀錄。
猶記得今年三月十八日,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指出,針對美國景氣硬著陸,使全球景氣趨緩,政府將推出擴大公共投資政策,因此即使美國景氣再差,國內景氣亦能維持在百分之五的經濟成長率。且國內失業率今年應該不會超過百分之四。
然而,面對即將升破百分之四的失業率之不景氣狀況,擴大內需之所謂「八一○○台灣啟動」是否就可以解決當前高失業率及經濟不景氣問題呢?顯然答案是不確定的。此可由政策效果之不確定性及失業本質來分析。
首先,就失業率的本質及結構分析,我國失業率自一九六○年至六四年維持在百分之四至四點三之間的高水準以來,除了八五年升至百分之二點九外,近三十年來每年平均失業率多維持在百分之二點五以下。
然而,自從一九九五年以後,我國失業率都維持在百分之二點六以上水準。而經濟成長率亦由九五年以前之至少百分之七之水準下降至百分之七以下。猶記得行政院經建會及包括中華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幾家經濟研究機構之解釋,台灣經濟規模已大到無法再出現百分之七以上之成長現象。
事實上,我國於一九九五年及九六年間已開始出現產業結構調整。許多傳統產業面臨生存壓力,一方面以多角化經營方式轉投資,另一方面加強對外投資,或南向至東南亞國家投資,或西向至中國大陸投資。
為避免產業加速外移,政府一方面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另一方面巨幅開放外勞引進。眾所周知,戒急用忍政策並不成功,因為企業透過第三地間接投資大陸地區本難規範。依據大陸官方統計資料,若合計台商經第三地至大陸投資之外資投資大陸的資料,來自台灣之大陸投資,一直維持在第二位。
尤有進者,中國大陸近年來公共建設快速,整體投資環境改善甚多,對台商有著極大吸引力。此可充分說明何以戒急用忍難奏效的原因。
至於南向投資及在國內從事多角化經營之傳統產業,一方面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甚大,另一方面因房地產市場景氣持續不振,再加上九二一大地震之影響,以傳統產業及房地產投資為主之中南部,失業問題自然如滾雪球般的愈來愈嚴重。
政黨輪替以來,民進黨政對於傳統產業經營困境一直無法提出有效對策,甚至仍延續舊政府時代之救急措施。例如:企業紓困以解決營運資金不足困境;股市護盤以避免傳統產業股價過低而影響財務融資;採取三千二百億元房貸以振興建築業等。
結果不但傳統產業結構性問題未見改善,中南部地區失業問題依舊存在,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由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之百分之四點九三,竄升至民國八十九年底之百分之六點二,逾放金額突破兆元。使得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融資跌至谷低,今年二月成長率為負零點二八。平均加權股價指數亦由去年五二○新政府成立之八千八百多點,跌至今年四月底之五千三百多點,跌幅達三成五。
而隨著核四停建爭議擴大,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生產指數之年增率分由去年九月之高峰百分之十六點二二及十八點八七,降為十月之七點一四及六點九五,以後便持續下滑,至今年元月及二月均呈現負成長狀況。
經建會廠商景氣信心調查亦發現,自去年九月起,悲觀預期者高於樂觀者達百分之七左右。十月及十一月更攀升至百分之十八及二十八。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更由去年九月之二十八分驟降為十月及十一月之二十三分及十七分。
財經政策失當使經濟景氣開始惡化,失業問題更是雪上加霜。難怪失業率自去年七月突破百分之三後,便不再下滑。自去年九月起,失業率一直創下近十五年來同月之最高紀錄。
而美國及全球經濟景氣自去年第四季開始趨緩,美國經濟成長率僅及百分之一點一,低於預期之百分之二。而美國失業率自今年元月起,開始攀升,元月及二月失業率均為百分之四點二,三月份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四點三,創下一年半以來新高點,就業機會更下降至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以來新低。
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值為百分之三點二,比去年十月預測下修一個百分點。而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亦下修至百分之一點五。
隨著美國與世界不景氣,我國今年第一季出口值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三點五,而工業生產及製造業生產分別下降百分之四點二及百分之五。第一季失業率平均達三點六六,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零點八四。
由經濟部統計資料,今年第一季關廠家數達兩千一百多家,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經濟部預期今年關廠歇業將達六千家以上,可與民國八十七年金融危機時之關廠家數六千七百八十八家相抗衡。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國當前失業係結構性、國內財經政策不當、國際經濟景氣造成之失業的綜合體。因此要解決當前失業問題,政府應採取短期及中長期之對策方能奏效。
由於國際景氣變動非操之在我,因此如何解決結構性及財經政策失當問題,才是當前政府應努力的方向。目前政府積極採取的擴大內需政策,其成功之先決條件必須能帶動民間消費與投資跟進,否則政府將陷入日本模式而無法自拔。不但財政惡化且無助於提振民間支出之復甦。換言之,所謂八一○○台灣啟動之政策,若無法挽回民眾信心,民間投資及消費及消費意願將難恢復正常水準。
因此,擴大內需政策之實施效率及政策內涵事關重大。例如:優先搶救南部地區居高不下及傳統產業大量歇業關廠引發之高失業問題,實屬正確政策。
然而,基本之結構性失業問題之解決,仍有賴鼓勵產業結構升級早日完成。因此財經部會及勞委會均應朝鼓勵新創事業,以增加就業機會。對於無法使產業升級之雇主,尤應加強輔導至海外投資,以解決勞資糾紛。
廣受爭議之工時案縮短、基本工資問題、勞基法退休金等問題,都對無法提升經營效率之傳統產業,加重經營成本。如何凍結這些相關法條,使勞動條件於產業結構調整期間更加有彈性,未嘗不是件有益於解決勞資糾紛之事。而備受爭議之擴大外勞引進問題,只是延緩產業外移速度而已,對於結構性失業問題之解決並無幫助。是故政府亦宜逐漸縮小外勞引進數量。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5.1中央日報財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