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案因為
國民黨和
民進黨各有堅持而破局,有關爭議勢必延燒到總統選戰中,這讓兩個女人的戰爭有更多話題可以交鋒,也讓這場非典型的選戰更有看頭。
總統有權無責
修憲案會破局,主要是因為民進黨不願意將「恢復閣揆同意權」和「不在籍投票」納入修憲提案中,交付明年選舉時進行公民複決,只想讓看起來對民進黨有利的「18歲公民權」闖關。民進黨並且批評國民黨沒有誠信,為了一黨之私,不肯通過民間有高度共識的修憲意見。不過,有望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洪秀柱可非省油的燈,毫不含糊地立刻回擊,指出各方民調都顯示,「恢復閣揆同意權」和「不在籍投票」的支持度,都高於「18歲公民權」,民進黨才是為了政黨私利,蓄意杯葛。
坦白說,這回的修憲提案,利益相關各方都多少是為了政黨乃至於個人好處考量。不過,撇開政黨或個人利益算計,其中可不是沒有大是大非的,是非曲直,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在國、民兩黨各有堅持的3個提案中,從改正既有體制缺失的角度來觀察,「18歲公民權」和「不在籍投票」都不涉及憲政體制的實質改革,只是兩黨各自想要增加本身票源的意圖。但是,「恢復閣揆同意權」的主張,可是解決當前
台灣憲政體制重大缺失一定要走的路,這些缺失包括權責明顯不對稱和容易產生憲政僵局。
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五權憲法體制,雖然脫胎於三權分立的構想,但在行政和立法兩權的關係上,卻未必一定要走上總統制的規畫,我國憲法原先的設計就比較偏向內閣制的精神。現行憲政體制之所以變成了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然後,行政權和立法權經常僵持對立,說白了,就是李登輝師心自用,想要獨攬大權的結果。
國家照樣空轉
憲政制度的國際比較告訴我們,大多數民主先進國家的憲政體制,除了
美國都是內閣制或偏內閣制的設計。總統制和內閣制最大的不同是在內閣制下,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都由執政黨或執政聯盟掌控,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沒有推諉卸責的空間;在總統制下,一旦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分屬不同陣營,憲政僵局就經常會發生,相互指責、彼此推諉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美國靠著厚實的政治文化底蘊支撐著總統制的運行,然而,
歐巴馬的執政經驗則顯示,能幹的美國總統碰上了反對黨多數的國會時,預算案經常卡關,重大政策互踢皮球,憲政僵局依然發生,國家照樣空轉。老牌民主國家的美國都吃了不少總統制的苦頭了,台灣要修憲,能不面對這個問題嗎?
台灣目前這種權責不符且容易造成憲政僵局的體制,從
陳水扁到
馬英九,已經使得政府嚴重失能,台灣不斷耗損。所以,朱立倫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明確主張內閣制,的確是有遠見、負責任的作為。這種憲政體制上的大是大非,不是用「想綁住
蔡英文手腳」之類小鼻子小眼睛的說法,可以蒙混得了的。
對於憲政體制的抉擇,洪秀柱已經明白表示了走向內閣制,願意在當選總統之後,放權給行政院長。反觀蔡英文,仍然想維持現行的大總統制,以便有機會大權獨攬。在想攬權的小英和願放權的柱柱之間,台灣人民,擦亮眼睛!
(本文刊登於104年6月26日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