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視察「新竹大車站及新竹輕軌計畫」。)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7月5日在立法院通過三讀,
台灣4年4200億以「前瞻」為名的公共基礎建設正式啟動。
我們了解,台灣基層村里長乃至地方縣市首長要維持高支持度,最基本的法則就是路要平、水溝要通及路燈要亮。
行政院倉促推出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計畫的實質內容若少了前瞻二字,4200億的基礎建設就僅淪為幫助地方民意代表及縣市首長,去獲取民意支持度的『地方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恐無助台灣未來基礎建設的整體升級。
過去幾年台灣的
經濟成長,在沒有強勁的出口成長力道的加持,靠得是國內消費及政府支出的支撐,往往是成長率1%、2%的保衛戰。從經濟成長的觀點來看,在
美國聯準會啟動縮表及
川普簽屬減稅法案後,國際流動資金可望流入美國。
至於直接投資,台灣企業能直接投資美國的家數不多,影響偏低。就台灣金融市場的看來,副效應比正效應多。
目前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對台灣出口正副效應的總合為何尚未可知,但對台灣的經濟成長而言,若能擴大政府支出,對實質GDP 的貢獻實有助益,這是蔡政府推動前瞻計畫的「口惠」。
但普遍的國民所擔心並有疑慮的是,擴大政府支出與增加政府負債是一體兩面,歐債危機之後,國家會倒債的問題被世人重視。
中央層級的擴大政府支出特別預算,若只是讓路平、燈亮以及水溝通,難怪法案在立法院表決之時,民調普遍都顯示,台灣民眾對前瞻計畫特別條列的疑慮。
耶誕節前夕,衛福部的育兒百寶箱計畫喊卡,難道只是行政體系回應民眾疑慮的體現,或是前瞻計畫「實不惠」的結果。
衛福部在前瞻計畫中編列的育兒百寶箱2億元經費,計畫喊卡但只繳回1.6億元的經費,其餘4千萬元移為地方政府
少子化經費之用,莫非執政黨已藉「前瞻」之名,再為2018的期中考預作準備?
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可視為過去民眾預期「未來生活環境將會惡化」的群體自我實現之預言。若政府沒有對未來的生活環境提出願景,就沒有誘因驅使父母們生養出台灣的下一個世代。
年輕夫婦不生養下一代的理由與台灣社會一樣是多元的,缺乏良好的托育環境是問題之一,但提供足夠的公立托嬰設施,不一定是少子化問題的解藥。
有更多年輕夫婦擔憂下一代接受什麼樣的教育觀念,生育津貼要多少才足夠創造生育率?過去台灣的環境並不富裕,但是人民並不會畏懼為台灣養育下一代。
回到前瞻計畫本身,如果政府不能給予台灣人民下一個世紀的基礎建設規劃,這樣的「前瞻基礎建設」如何稱為「前瞻」?
隨著衛福部少子化辦公室熄燈,蔡政府下一個熄燈的公共政策將在何處?
(本文刊載於2017年12月29日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