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ickr.com by Day Donaldson,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大陸第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確立了「習王體制」,
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王岐山任新一屆的國家副主席,大陸總理李克強雖續任,一般認為李將成為一弱勢總理,因為治國的機制皆由所謂的「小組」取代了。
「小組治國」是習近平治國模式的集權反映,所謂的小組是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小組、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及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等7個小組,而習近平皆兼任小組組長或主席。這些小組中不少的職權原屬總理的治理範圍,但現在皆在小組的運作下稀釋了原有結構內的功能。
有人說「小組治國」是毛澤東發明的,因為毛的「中央文革小組」為中國的政治掀起了風暴,震跨了原有的治理架構,其實不然。
美國新上任的總統每有「新政」的推動,但由於聯邦官僚政治無效率的陋習,每每使得政策的推動遲緩,因而總統會在體制外另起爐灶,設立「特別委員會」作為超越,發揮統一治理的效率。再以國內來看,
蔡英文政府設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促進
轉型正義委員會,也都是小組治國的理念反射,以達到其特定目的。
習進平的「小組治國」有來自政治上的龐大壓力,也是希望發揮政策績效。長久以來,中共的黨與政府出現嚴重貪腐現象,有「亡黨亡國」的危機。政府機關各自為政,將官僚體制的因循苟且發揮得淋漓盡致。反之,小組治國則有機動與整合的實效,中共以黨領政的結構與小組治國的結合發揮了無縫接軌的實效。在黨政治局常委的結構中,將6位常委分配到不同的小組去發揮領導管控的實效,最後向小組長也是總書記的習近平匯報與負責,王滬寧與栗戰書固然是常委,也是不同小組的掌控人。對於非政治局常委而能得到習信任的人物同樣有實權,習以小組組長身分仍舊掌控決策,王岐山與劉鶴是這類代表。習以「小組治國」充分表露了他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領導集權模式。
以「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結構來觀察,就可深知其對台的策略是以總體戰略來設計。小組長習近平總其成,副組長汪洋為全國政協主席,總理
台灣各黨派與社會動員;祕書長可能為外交專長的王毅;成員包括中宣部長、統戰部長、軍委副主席、副參謀長、商務部長、國安部長、外交部長、國務院祕書長與國台辦主任。從該組成員可看出5個特點:層級高、機動強、資源足、涵蓋廣與影響深。
日前美國總統
川普簽署了《台灣旅行法》,衝擊到大陸「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對重組後的大陸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來說,將是一個考驗。
(本文已刊登於107.3.21中時言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