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台中市改制前,國際建築年會(INTA)在台中市找到其在全球環境中的角色定位,包括充分發揮台中特色,優質文化生活中樞,新興科技走廊國際都會,以及躍上國際舞台與世界各國抗衡等,並提出九大建議,對合併後的大台中發展有所助益,胡市長則據以擬定正確的競爭策略,推出巴士捷運系統(BRT),改善治安,建立「文化、經濟、國際城」,同時提出台中市經濟發展的三大願景,包括邁向亞太第一智慧城、創造兩位數經濟成長,以及完成三環建設等,並與「八大希望工程」相結合,期使大台中能與國際接軌,藉以達成「便民服務創巔峰,地政資訊e 網通,衛星定位全球通,開發建設大臺中」的目標。唯在國內政治環境紛擾下,胡市長努力13年的政績竟然未獲部分選民青睞,因而以「魯蛇」自嘲,實則大部分的市民眼睛是雪亮的,政績是可以被檢視的,努力不會白費;特別是大台中的未來發展,需要延續好的政策,更需要一個沉穩、有內涵、有經驗、有遠見、不受意識形態影響的領袖,而他是偉君(winner),他不是魯蛇(loser)。
一.前言
台中市長胡志強領導市政13年,勤於政事,對台中市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更為合併後的大台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他的「一生懸命」,換來的卻是民調落後的一條「魯蛇」;魯蛇者(Loser Man、Loser Guy、Loser Boy)是諷刺語,是指「失敗者」之意,又稱為輸家男。
對於市府與市民因市政績效和期待之間有落差,而反映在胡志強民調落後的數據上,胡志強獨自面對,並以其胡氏哲學--「幽默一定強」虛心應對,以「魯蛇」自居,甚至還拍起「魯蛇家的逆襲」一連串文宣影片。
胡志強成為民調落後的「魯蛇」,許多人認為,這應是因為許多市民對市政的陌生,以及對市長施政理念的不了解所造成,但胡志強一直相信,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政績是可以被檢視的,他深信他的努力及其所呈現的大台中願景一定有人欣賞,因為每一個人的努力,都將必有回報,因此,胡志強堅信,「魯蛇是一時的,他要和台中人一樣變溫拿」。
溫拿(Winner)者,人生勝利者是也,亦可稱為偉君(winner),一個具有偉大抱負與理想,且經常贏得最後勝利的謙謙君子。
二.寂寞的魯蛇
2001年,胡志強頂著新聞局長及外交部長的光環入主台中,並以壓倒性的勝利,直取台中市長的寶座,當時,台中市民對於這位明星市長充滿著期待,因此,2005年,胡市長再度獲得勝選連任,並於2010年贏得台中市改制為直轄市的第一任市長。
胡志強連續三次贏得台中市長選舉後,其聲譽如日中天,動見瞻觀,但同時亦引起黨內外同志與敵對陣營的猜忌;而在其擔任台中市長13年後,不論是市政建設或個人聲望,其勢不可擋,且中台灣亦無人可匹敵,卻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選情呈現不合常理的逆轉走勢,因為根據各家的民意調查結果,胡志強的選前各項民調均落後對手陣營,此種異於常情的民調頗為詭異,甚至連胡志強市長本人都承認他好像真的已變成一條「魯蛇」了,一如卡卡夫((Franz Kafka)的「變形記」,有天醒來時,男主角突然變成蟲一樣的突兀。
大部分認同市長之施政理念者認為,胡志強民調落後的原因,應是市民對市政以及對市長的施政理念不甚了解,當然,亦有部分人士認為,由於市政府及市長都沒有去深入探討施政和市民期待間的落差原因,而這樣的說法,也讓胡志強的民調落後對手,並讓其連任之路充滿坎坷與艱辛。
事實上,胡志強在這長達三連霸的台中市長任期內,確實推動不少建設,但是卻仍然有部分與市民的期待有落差。如胡志強在每次競選時都會提到的台中捷運系統,卻延宕至要選舉了才開始動工,而這也使得已開始運作的BRT系統,也被外界質疑只是轉移捷運未能完工的焦點;更由於BRT的倉促上路所引發的問題,造成民眾的兩極化的評價。另外,對於台中市所自豪的公車八公里免費政策,也有市民持不同的看法,認為應該使用者付費,而不應該由全體納稅人去負擔少數使用者的車資,形成另類的不公平。
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政策推動很難讓所有的市民滿意,而胡市長認為其政策推動應是為市民謀福利,且利大於弊;然而,胡志強市長執政13年,掌握市府多數資源,到最後卻還要以「魯蛇」自居,並以「魯蛇家的逆襲」來進行反擊,其政績紮實亮麗,民意向背卻如流水,政績不等於民意,其間的認知落差,確實令人難以想像。
2014年7月,為了扭轉大台中選情的劣勢,台中市長胡志強競選總部一連發佈十集「魯蛇家的逆襲」競選文宣影片,企圖挽救低迷的民調。然而,魯蛇逆襲以後的民調不升反降,其差距從七月播出前的10.7%上升到十月播畢後的16.9%,顯示這波的競選文宣,非但沒有達到「逆襲」的效果,甚至還可能造成減分的傷害,這應是聰明睿智如胡市長及其競選團隊所始料未及。
距離選舉投票日已近入倒數階段,為挽救狂瀾,胡志強市長及其競選團隊宜好好思考,台中市民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並提出一針見血的具體承諾,否則這場選戰若要達成逆轉勝,會非常辛苦。
當年,台中市民認為選出的是一尾「強龍」,十餘年以後,不僅沒有變成「地頭蛇」,還演變成為一條「魯蛇」,真的是讓台中人情何以堪,而更讓市府難堪的則是,市長本身的幽默風趣與努力,竟然也得不到市民的肯定與支持,也僅能以「寂寞的魯蛇」來自我解嘲了。
三.蛻變的大台中
「文化、經濟、國際城」是胡市長許給台中的願景,也是他施政的卜主要目標。而在這樣的目標前景下,經歷十餘年的慘澹經營以後,市民確實也看到了蛻變的大台中。
這個當年的競選承諾,就在市府團隊和全體市民共同努力之下,一步步落實,包括台中市的文化活動和人口成長近十倍;台中市從數十個城市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倫敦世界領袖論壇評選為「2007世界藝術文化之都」;台中市的水湳經貿園區規劃案獲美國建築大獎;改善治安與交通;推動BRT…等,胡市長以其「市長如店長」的深入瞭解,很用心地去打造台中國際城,就像一場寧靜革命,不知不覺地,台中市以文化為體,經濟為用,將一個在地的消費型城市,轉化為亞太新興都會,而國際城的輪廓就這樣漸次成形,許多國際性的學術、展演等活動,也自然地被吸引到台中市來舉辦…,而細數其政績,還真的是讓人欽佩呢!
(一).大台中的規劃
這是台中改制為直轄市之前所做的市政建設規劃。
2009年,第33屆國際建築年會(International Urba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簡稱INTA)會前會,由內政部營建署委託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處主辦,以合併升格在即的大台中縣市為考察研究目標,交換不同國家都市發展政策的經驗,並提出未來規劃方向的建言。
國際建築年會(INTA)是一個國際間相當重要的城市發展與更新的相關產官學研究協會,包括美、英、法、荷蘭、挪威、德國、瑞典、埃及及中華民國等15個國家級會員,但每年來參與的學者、業者及官方等專業人士多達數千人。INTA的核心目標主要為促進各都市改革經驗之交流,並提供經營理念與實務予公私企業團體,以達成空間秩序及社會公平之發展,即扮演國際各都市之間經驗交流之網絡,以及都市永續發展政策的論壇等雙重任務。
在台中市協助舉辦的國際建築年會中,主要是以「台中都會區發展願景與策略」為主,由INTA代為推薦並邀請英、法、荷、西、捷克、日本、印尼、澳洲等8國高階公務及資深專業人士來台進行諮詢作業。台中市政府與台中縣政府的計畫、都發、經發、文化、環保等部門首長幾乎全員參加,並提供了台中近年來社經文化各個層面發展的簡報,共同為大台中未來發展提出具體規劃與藍圖。探討主題包括:「城市競爭力與都會發展定位」、「都會區再結構」、「都會發展與都市再生」;專案諮詢部分,則針對「都會空間再結構」、「都會發展與都市再生」、「中部核心產業發展與定位」、「文化創意」、「夢想城市」等課題進行討論,並提出九大建議,包括合併後之台中市定位與城市競爭力、合併後單一的治理體系、大都會效應及舊市中心的活化再生、都會區結構(戰略性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權問題)、發展LED相關基礎設施、定位中台灣為一個創新的區域、充分利用文化創造特色並提升競爭力、創造和傳達合併後台中縣市的願景,以及建構美麗的自然風光等。
事實上,國際建築年會的九大建議中,其對未來合併後的大台中市發展確實有所助益,如找到台中市在全球環境中的角色定位,並充分發揮特色,包括優質文化生活中樞、新興科技走廊國際都會,以及躍上國際舞台與世界各國相抗衡。
(二).大台中的建設
2009年,在台中市改制之前,胡志強市長曾發表台中逆轉勝(Taichung Aboutface),強調一個城市創新與競爭力的重要性,而台中市在其任期內,各方面的競爭力都不斷地在提升,比較重要者如資源回收利用率、每位市民擁有綠地面積、衛生下水道覆蓋率、自行車專用道長度、能源效率、二氧化碳減量、每位市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次數、使用市公車的總人次、市政預算支出,以及每年犯罪件數以及竊盜件數等大幅改善狀況等十項,各項競爭力都有長足的進步。
邁入21世紀之後,隨著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發展趨勢,全世界的經濟環境丕變,而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態勢和觀念也因之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能自外於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台中則在逆勢中上揚,而各種市政及財經調查結果,都顯示台中市充滿了活力,且其成果平均較其他縣市為佳。
根據幸福城市的調查(註一),台中市是最幸福的城市,文化活動的平均參與率最高以及年輕人尋找工作地點的首選;再根據城市競爭力調查(註二),台中市有最佳基礎建設、最廉潔的市長,以及最低的投資成本。又根據城市健康調查(註三),台中市的居民是最健康的,居住環境最良好,市民受到最好的照顧以及意外傷亡的風險最低的,且台中市是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註四)。
(三).全面捷運規劃
交通為建設之母,因此,「全面捷運、連結大台中」的規劃有其必要性。台中捷運(綠線)是縣市合併前的規畫,經建會通過預算515億元,在2009年第四季動土,預定2015年完工通車,從高鐵烏日站到北屯,全長16.71公里,共設置18個站;爾後,雖然交通部對未來營運趨向保守,因為高雄捷運規劃的不當,而造成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災難」的疑慮,因而暫停全面捷運建設,但並未終止台中捷運的開發規劃。
為避免重蹈高雄捷運虧損覆轍,進一步發展大台中城市經濟,台中捷運暫緩施工,重新檢討規畫,並改採輕軌方式,以節省興建成本及提升營運效益。規劃中的捷運線包括以東至南投、西迄台中港,南接員林、北連后里為目標,也就是提出連結大台中山線、海線及大屯區,包括豐原、后里、沙鹿、梧棲、大里、太平等,涵蓋清泉崗機場及台中港,以及彰化、員林和南投草屯、中興新村等全方位的路網計畫。
(四).創意城市
大台中的創意城市理念與做法中,主要是根據早期臺中市以「一個城市、改變臺灣」的理念,打造臺中市成為世界級的創意城市典範。
胡市長為做到「把建設留給城市,把文化還給地方」的境界,致力國際級化土地開發,將「文化創意元素」揉入「土地重劃、區段徵收」等開發業務中,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與人文背景,設計富涵藝術價值之造景,使市民均能享受發成果。
文化意象加入土地開發的概念為大台中創意城市的特色,若以第13期市地重劃區8座景觀橋樑為例,規劃時同時考量南屯溪、麻園頭溪及西川二路生態景觀渠道,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及結構安全,跳脫「拱型」、「斜張」之造型思維,表現嶄新的重劃區特色,不僅獲得國家卓越建設金質獎之殊榮,更是臺中市及地方居民生活遊憩的新亮點。
另外,國際級化的土地開發,也在「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區段徵收開發區展現,如清翠園及臺灣塔設計採國際競圖,以臺灣榕樹為啟發,造就獨一創意的新典範。
(五).有效解決治安與交通問題
長久以來,「治安」與「交通」是台中市的兩大難題,但經過市府團隊的努力與整頓以後,台中市的治安成績,在五都排名中始終都維持在前段班,而台中市的公車服務品質經過改善以後,也獲得市民的讚賞。
在治安方面,最近幾年,台中市的治安成績是排在直轄市的前三名,但市政府仍要繼續努力,因為仍有改善的空間。在交通問題方面,台中市的公車服務品質經過改善後,去年的載客量更已經突破1億人次,增加的載客量10年中足足成長了25倍,堪稱世界少見。
改善公車之後市政府又推出BRT,爭取MRT,並進一步規劃「兩路一鐵」的「大台中三環線」未來陸續通車,再搭配台中港、清泉崗機場,台中的經濟發展會更為快速,在國內各直轄市當中,都將難以與台中相比。
四.大台中的願景
有關大台中未來發展的願景,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來說明。
(一).大台中的政經表現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五年一次的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從經濟成長及交通建設等,均可以看出台中市競爭力確實比其他縣市為佳,簡述如下:
1.經濟成長率最高
台中過去五年來經濟成長率達45%,總生產毛額從2兆多元增加到3兆多元,增加11萬個就業機會。
台中經濟成長不僅比全國經濟成長目標多三倍,名列全國第一,在全世界也是前十名;另外,台中市經濟發展並非全靠房地產的增長與土地重劃的效益提升,事實上,服務業及各級產業的貢獻亦不可忽視,如台中市農特產品合併後銷售成長超過140%,東勢高接梨進軍新加坡超市,成功的取代韓國梨等,都是讓台中市的經濟成長冠於全國的重要影響因素。
2.建立巴士捷運系統
巴士捷運系統(Bus Rapid Transit,BRT)是一種以公車為基礎而發展成的大眾運輸系統,市府為解決交通問題,推出8公里免費公車、BRT等因應措施,免費公車讓搭乘人口從一年100萬人次,達到1億人次,大都市就要往這個方向走。
3.規劃環城鐵路
市府規劃從大甲到后里的「山海線」鐵路,做好後台中市將有「環城鐵路」,這三個環狀線鐵路對於大台中未來的影響十分重要。
(二).台中經濟發展願景
2014年7月,在台中市政府研考會所舉辦的「台中市經濟發展願景論壇」中,胡志強發表台中市三大經濟發展願景,包括:
1.邁向亞太第一智慧城
2012年,台中市雖已獲得智慧城市首獎,但市府必須持續建設無線寬頻(WiFi)、光纖網路,才能吸引年輕人有感,願意來台中。
2.創造兩位數經濟成長
台中目前平均年經濟成長平均約9%,高出全國的總平均成長率甚多,未來交通建設投入後,應可在10年內吸引約670億美元的投資,同時也可以達到兩位數字經濟成長率的目標。
3.完成三環建設
有便捷的交通,民眾擁有優質生活,城鄉沒有差距,經濟發展會更好。
(三).大台中的願景規劃
有關大台中的未來發展之規劃,大抵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來說明,即:
1設立目標:便民服務創巔峰,地政資訊e 網通,衛星定位全球通,開發建設大臺中。
2.施政理念:追求卓越與全方位優質服務。
3.政策做法:創新與發揚。
願景的規劃與達成須要決策者的睿智與果敢,正如一座橋樑,可以改變地方的發展,但需要決策者的努力與支持;一個城市的發展,可以由地方性轉變為國際性,而市長的施政理念與抱負,可以改變一個都市的未來。
(四).全面性的規劃與執行
整體而言,台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印象,應在於它在各方面全面發展,且其規劃與執行普遍優於其他地區,比較重要者如防洪治水計劃、快捷巴士建置計劃、台灣塔暨城市願景博物館計劃、豐富專案、台中軟體園區、太平坪林營區生態體驗園區、客家文化園區、大甲運動公園、高美溼地及梧棲漁港再造計劃、台中港區運動公園...等,而這些政策性的計劃之推動與執行,其所產生的效益,以及對人民生活水準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響。
(五).八大希望工程-願景
在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重大建設後,由產官學菁英組成的「台灣大台中國際都市發展協會」,也提出「八大希望工程」,期使大台中能與國際接軌。這八大希望工程包括:
1.遷都大台中、平衡區域發展。
2.全面捷運、連結大台中。
3.升級台中港、全面發展國際客貨運。
4.提昇清泉崗機場、全面接軌國際。
5.整合縣市合併資源、均衡城鄉發展。
6.建構觀光、購物、休閒文化國際大都會。
7.擴展「中科」核心效益、落實產業升級。
8.打造成為國際城市、引進總部企業經濟。
根據「台灣大台中國際都市發展協會」的說明,在全球化時代,城市競爭力已比國家競爭力更受重視。台中縣市具備優越的地理區位和良好的產業基礎,特別是2010年12月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以後,如何透過都市發展,讓大台中挑戰台北,並與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並駕齊驅,而如何引進更多投資與人口,是大台中未來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六).大台中未來發展
根據國際建築年會的學者專家之討論與說明,胡市長提出未來大台中的發展有五大要素,分別是中台灣經濟體(中彰投)、是創意、是文化、為經濟,以及邁向世界舞台。
此一發展模式並不僅限於大台中,還要結合彰化、南投的鄰近縣市共同合作;更要有創意將大台中發展成文化大城,經濟當然更不能忽視,才能將大台中建設成國際城市,登上世界舞台與其他世界城市競爭,大台中未來極具發展潛力。
另外,根據台中市的創新經驗,認為「創新」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無法當第一,就當唯一。
另外,政治與經濟中心若能分開,有利帶動區域平衡發展,如台北人口擁擠、房價高漲,未來發展難免受限。而台灣西部已是一日生活圈,台北繼續主導經濟金融,政治中心則應遷到大台中,首選是成功嶺,其土地寬廣、權屬單純,與高鐵烏日站僅咫尺之遙,必可帶動大台中的發展。
台中市過去是用「文化」做為城市品牌,未來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還得需要經濟與交通這兩項重要因素均衡發展,打造亞太新明珠。
五.大台中的選情分析
大台中遠景的具體呈現,領導人的持續努力十分重要,唯在現代民主社會中,政府領導人是由選民票選的結果,因此,市長要讓市民瞭解,其為市民做了什麼?沈默是消極的退步,熱情是積極進步的良方,唯有人民從拾對領導人的熱情,大台中才有發光發熱的能量。
(一).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
1994年,為貫徹地方制度法治化,台灣制定完成「省縣自治法」及「直轄市自治法」,建立地方自治之法制體系,同年,臺灣省省長、臺北市市長、高雄市市長首次由民選產生;1998年實施精省制度,1999年制定「地方制度法」,整體規範地方制度基本法律。
從台灣實施地方自治並開始縣市長選舉以來,胡志強便成為台中市的民選市長,經過三連任以後,依其對大台中的貢獻,有可能成為台灣地方史上,任期最久的縣市長;然而,胡市長雖然為大台中的規劃與建設立下許多功勞,但市民卻經常在民調上給予「不及格」的評價,他的鴻鵠大志,他的睿智與幽默,他的巧舌如簧的應答能力,以及機智的外交折衝,卻得不到大部分市民的認同,其真正的原因確實耐人尋味,但歸根究底,應是市民對老面孔的市長缺少一份熱情,吝於給予掌聲的支持吧。
(二).發展中的大台中
在台灣的政治發展過程中,胡志強是一個政治敏感度極高的首長,在施政有感度對比上,他與民眾的媒合度相當高,因為他懂得市民要的是甚麼,也針對這些進行補強,然而若與競爭對手相較,根據民意調查,其滿意度還是不夠高,觀其原因,要歸咎市府團隊的應對動作太慢,因為市長的機智與反應,對問題的回答經常是信心十足,但幕僚能完成或做到的卻只有三分,而讓人民有些不耐煩。
其實,若根據2014年的調查資料,胡志強在十項施政面向上,全部都比去年進步(註五),在總體成績的進度幅度上,位居全台第四,績效佳為許多市民所津津樂道;因此,胡志強市長雖然對於大台中的建設貢獻良多,但其民調反而落後,應該就是敗在他是老面孔,因為許多市民對老市長已經沒有新鮮感。
從民調的交叉分析中發現,藍營支持者對胡志強的施政,平均有七成左右的滿意度;綠營支持者則約有近四成,「顯然胡志強還是有一定的魅力」。不過,在打擊犯罪與維護治安的排名卻是全台墊底,雖然台中已經把刑案犯罪率降低了9%、暴力犯罪降低27%、詐欺案降低29%、竊盜案降低22%,成果都比其他縣市要好。
另外,台中是全球頂尖七大智慧城市之一,是低碳示範城市,圓滿劇場得全球建築卓越獎,很多施政屢獲內政部、教育部、環保署評比等多個獎項。台中確實在進步,也有條件挑戰最有價值縣市的實力,但胡志強能否四連霸,就看市民能否認同其領導的風格了。
(三).熱情影響選情
國內的選舉瞬息變,初選有利者未必能當選,開高走低者亦常有所聞,而民調不如民意風向,而當兩軍實力在伯仲之間時,熱情才是影響選情的重要因素。
1.歷次選舉經驗
在過去的三次選舉中,藍營概由胡志強領軍,其他各政黨則由不同的人挑戰,若以藍綠兩大黨的選舉結果來觀察,則其三次的選票比率分別是49.08%與40.74%(2001年),58.34%與39.00%(2005年),以及51.12%與48.88%(2010年);整體而言,胡志強的得票數似有下降的趨勢,特別是2010年的選戰的後期中,藍營幾乎陷入苦戰局面,當年,選舉只要再往後延半個月,則鹿死誰手,尚不可知,顯見其在大台中的選情已然發生突變的情形,但整體而言,胡氏的人格特質及努力向上,讓他擁有許多殊榮(註六),且其領導風格還是為市民所肯定與支持。
2.選情逆轉因素分析
胡市長在三連莊以後,民意有了轉向趨勢,在2014年的選情中,根據歷次民調,綠營連戰皆捷,顯示其超強的選戰能力,唯綠營若認為其一定穩操勝算,則大逆轉的情形可能會隨時產生,因為若從下列幾項因素來加以觀察,只要市民對老市長的熱情仍在,則藍營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應會比上次更好。
(1).派系整合
在2010年的選舉中,派系一直是影響選戰能否順利並成功的重大因素,過去的選舉中,大台中的派系一直沒有整合完畢,紅黑兩派的掌門人均不願全力相挺,而2014年的選舉中,由於昔日台中縣長黃仲生大力相挺,加上派系在勝負交關時刻,因大局考量而選擇合作並回歸,沒有強而有力的派別在後面拉扯,對藍營的整體發展有利。
(2).候選人能力有別
在兩黨候選人的比較上,綠營林佳龍的能力應不及上一棒的蘇嘉全,為人處事均難以匹配,雖其在地方上努力經營,但胡志強為彌補上次選舉之不足而勤跑基層,而縣區選舉的勝負關鍵,應在於同派系的團結,以及候選人是否勤跑基層,因為地方派系整合重要,且人情比風向還重要。另外,就候選人而言,胡志強曾歷經三次的選舉連任成功,而年齡與面孔所傳達的訊息是,選舉開始後,選情便急轉直下,以大逆風的走勢向四面八方延燒;但胡志強本身比對手還會選舉,做人處世都比對方周延,從選舉中的各種大小事件的應對與處理,兩位候選人的做人技巧與做事方式仍有很大的差距,從幾次民調中可以發現,縣區勝負都已經在逐漸接近中。
(3).政治因素的考量
若從政治生態來觀察,林佳龍與縣區民進黨政治人物如蔡其昌、蘇嘉全、何欣純、陳菊、賴清德等的芥蒂難解,這些綠色大老應不會甘心林佳龍政治聲勢超越他們;反觀藍色組織這次動員相對明顯(在2010年的選戰中,中央黨部並未給胡志強足夠選舉經費)。另方面,代有賢人出,藍軍欲競選市長者,這次應會力挺胡志強,因為若對手選上,就要等兩屆,但胡志強若連任成功,則僅須等一屆;反之,綠軍欲競選市長者,這次可能會扯後腿,因為綠營上,則要等兩屆,若藍營上,僅需等一屆,因為政治人物不能等,機會一過,便難再回頭;而政治人物善於算計,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個人利益的盤算下,胡志強這次的縣區選舉,應仍有逆轉勝的機會。
(4).新市區主導選情變化
在2014年的選舉中,大台中的選情關鍵應在胡志強的大本營之開票情形,也就是台中新市區(北北屯、南屯、西屯)的勝負攸關選舉結果,因為在過去的三次選舉中,胡志強的三連勝全靠新市區相挺,亦即上次胡志強在縣區的選舉中,其在舊市區都未獲得大部份市民的認同,而是靠新市區的選票扳回一城,但每次媒體民調,胡志強在新市區都輸,民調似乎與選舉結果正好相反。
3.熱情影響選情
事實上,台中的新市區一直都是深藍區,而在深色選區中,要靠一次選舉翻盤,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民調是由綠色領先,但開票結果應反是,而其差距則視胡志強的智慧了,而這一部分,無疑胡市長應是遠在對手之上,因此,藍營民調雖然落後於綠營之後,但情勢非不可為,觀之歷屆選舉過程,應可證乎不假,因此,候選人及候選團隊的努力與支持十分重要,因為在兩軍對壘時,勝利是由耐力較高的一方所得。
另方面,在大台中的歷次選舉中,藍營在海線佔有優勢,綠營則在山線的表現較佳,雖然選戰開始以後,綠營即保有優勢,並以擁有優勢的選舉模式操盤,似有些輕敵,但綠營可能因而錯估自己的實力,認為縣區會大勝,但2010年的兩黨對決是還沒爆發爭議的蘇嘉全,以及手中沒競選經費的胡志強之爭,且藍色選民的熱情逐漸回溫,亦即藍軍逆轉勝的機率逐漸加大。
整體而言,胡志強是一個具有魅力與人情味的政治人物,其民調相對落後的原因不在於政績欠佳,而在於市民的喜新厭舊,以及對市政建設與發展的不甚瞭解,在胡志強長達13年的領導中,其在台中市民眼中已經嚴重缺乏新鮮感,那些曾經打動過選民的那些感動與感激,都可能已經耗盡了,對於他的努力也不再寄以厚望;因此,如何追回台中市民的心,胡志強競選團隊目前所須注重的問題,也就是要把市民對老市長的「熱情」重新找回來,有了民眾的熱情,才是贏獲得勝選的最大因素!
(四).大台中大願景的實現
在胡志強市長的三連霸任期內,台中市究竟有沒有變得比較好?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同的期待會有不同的想法;但台中市的國際化與自由化,台中市與大陸各大城市的交流,市政建設及各項經建計劃等,這些年來顯有重大的進步,而這些都是胡志強市長費盡心思,但卻飽受批評後的成果。
面對國內各大都會地區的各項評比,台中市確有進步,但仍有努力的空間;這個擁有29個行政區,約200萬的人口,新改制的直轄市,其市政績效表現平均較其他縣市為佳,但是台中的發展往往被台灣整體忽略了,一個具有遠見的市長常常身陷在往北更上一層樓、連任太久、身體欠佳、圖利財團、換人換黨做做看…等的攻擊與危機,然而,放手容易換人難,換人做看看真的會更好嗎?改變會是新契機嗎?新人有反商、反中、反核等意識形態嗎?...,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不確定性因素,而在當前的政經理環境中,確定性比不確定性來得重要,因為可以減少不確定性所產生的風險。
一座橋樑,可以改變一個地方,但決策者很重要;一個有魄力的市長之施政理念,可以改變一個城市,但領導人必須睿智而果敢。建設很困難,批評很容易,但對人民有益的政策還是要推動;另外,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中,國人對於台中的判定大多從政治角度切入,較少從行政的角度分析,胡志強市長這些年來的執政經驗,只要有心,有足夠的資源及機會提供給台中市民,則大台中的發展應是可以期待的。
整體而言,大台中的未來要發展,需要一個沉穩、有經驗、有遠見、不受意識形態與統獨綁架的一位領袖,更需要延續好的政策,拼經濟、拼發展、拼治安、拼台中人最引以為傲的「最適合人居」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胡志強市長是偉君(winner),他不是魯蛇(loser)。
六.結論與建議
經由前述的分析與說明,可據以列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如下述:
(一).結論
本研究的結論簡述如下:
1. 胡志強連續三次贏得台中市長選舉後,市政建設或個人聲望,其勢不可擋,卻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選情呈現不合常理的逆轉走勢,此種異於常情的民調頗為詭異,甚至連胡志強市長本人都承認已變成一條「魯蛇」。
2.台中改制前,INTA提出九大建議,包括合併後之台中市定位與城市競爭力、合併後單一的治理體系...等,形成優質文化生活中樞、新興科技走廊國際都會,以及躍上國際舞台與世界各國抗衡,對未來合併後的大台中市發展有所助益。
3.台中市在胡志強市長三連任的任期內,各方面的競爭力都不斷地在提升,此外,台中市是最幸福的城市,且是台中市是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4. 大台中的未來發展之規劃之三大主軸,即設立目標(便民服務創巔峰,地政資訊e 網通,衛星定位全球通,開發建設大臺中)、施政理念(追求卓越與全方位優質服務)、政策做法(創新與發揚)。並提出「八大希望工程」,期使大台中能與國際接軌。
5. 國內的選舉瞬習萬變,民調不如民意風向,根據台中歷次選舉經驗,大台中的選情已然發生突變,但若從派系整合、候選人能力有別、政治因素的考量,以及新市區主導選情變化等因素來加以觀察,在2014年的選舉中,藍營會比上次更好。
6.胡志強民調相對落後的原因不在於政績欠佳,而在於市民的喜新厭舊,以及對市政建設的不甚瞭解,台中市民對老市長已經存在著嚴重缺乏新鮮感現象,如何追回市民對老市長的「熱情」,才是贏獲得勝選的最大因素。
(二).建議
經由本研究的結論,可據以列出建議如下:
1.胡志強對大台中的建設與整合功不可沒,他是「偉君」,不是「魯蛇」,而從正面切入,對選情會有所助益。
2.為加強大台中的未來發展,必須重視INTA提出九大建議,對大台中市發展有所助益。
3.台中市是台灣最幸福的城市,也且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而這種優勢必須由創建者繼續加以維續。
4. 為了未來大台中的發展,有關其規劃之三大主軸,及所提出的「八大希望工程」,必須依計劃執行,並快速使大台中能與國際接軌。
5. 國內的選舉瞬息萬變,民調僅供參酌,2014年的選舉,藍營會比上次更好,競選團隊宜更加努力。
6.藍營民調相對落後的原因不在於政績欠佳,而在於市民的喜新厭舊,如何追回市民對老市長的「熱情」十分重要,競選團隊宜加以規劃以市民的需求為依歸,唯有追回市民對老市長的「熱情」,才能贏得最後的勝選。
註釋
註一:《天下雜誌》555期推出的2014縣市調查結果,共分為三大部分,即縣市安全指數、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以及幸福城市五力評比。其中,「縣市安全指數」為2014年高雄市、新北市接連發生氣爆事件後,首度推出的縣市調查項目,依據七大類、三十項客觀指標進行評比,並將各縣市分為綠燈、淺綠燈、黃燈、橘燈、紅燈等五個等級。而縣市安全指數由七大面向構成,分別為7項消防安全、6項警政治安、4項交通安全、3項建築公安、4項災害防救、2項災害救助現況,以及4項醫療資源,總共蒐集30個細項指標。指標數據主要來自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環保署、內政部、警政署、營建署、衛生福利部、教育部、審計部等政府統計資料。
註二:幸福城市「城市競爭力」調查,是由天下雜誌針對縣市「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力」、及「社福力」等五大面向,將24縣市分為「五都組」及「非五都組」,為縣市競爭力進行體質檢定。
註三:城市健康調查是由《康健》雜誌評選「健康城市」;2014年,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的「參與」、「健康」 與「安全」等三個關鍵政策架構,來分析縣市5大面向,包括:居住安全、 外出便利性、健康促進、社會參與與社會照護共22個指標,以及民眾對縣市政府老人福利政策的滿意度,檢視哪個縣市的老人最活躍、活得最精采?其中,「居住安全」是活躍老化城市的第一個面向,主要關注老人單獨在家時的安全考量。由於台灣髮族未來勢必邁向「獨居」時代,因此老人居住安全問題便顯重要。其中,台中市獲得5片銀杏葉,它在獨居老人服務比率(包括電話問安、居家服務、訪視、送餐、陪同就醫等)、緊急救援服務安裝率及刑事案件被害人數上也都在前段班。
註四: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最想移居的城市為台中市(如下表)
問題:若可以自由選擇,您最想要在哪個縣市定居生活?
排名 | 2013年 (%) | 2011年 (%) |
1 | 台中市 13.1 | 台北市 14.2 |
2 | 台北市 10.8 | 高雄市 12.2 |
3 | 台南市 10.0 | 台中市 11.1 |
4 | 高雄市 9.1 | 新北市 9.7 |
5 | 花蓮縣 6.1 | 台南市 8.3 |
註五:2011年及2014年,胡市長就臺中市未來發展願景與當前發展提出施政報告並比較,分成十大面向包括:國際新都、經濟發展、政府效能、治安維護、觀光休閒、防災治洪、文化教育、交通建設、社會福利與衛生環保等10項。除了書面報告外,另外針對清泉崗、治安社會福利方、原住民與身心障礙就業等提出口頭報告。
註六:胡志強的十大殊榮如下:
01.1993年獲頒「最佳政府發言人獎」。
02.1993年獲頒「十大傑出華人獎」。
03.1996年獲頒「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專業成就獎」。
04.1997年獲頒「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榮譽博士」。
05.1998年榮獲美國國會通過讚揚駐美代表決議案。
06.2006年榮獲傑出英國校友獎,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07.2009年榮獲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台灣分會頒發「國土建設特別貢獻」。
08.2010年榮獲英國MONOCLE雜誌評選為「2010全球最受矚目的十大市長」。
09.2012年榮獲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台灣分會頒發「國土建設特別貢獻」。
10.2013年榮獲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頒發「藝術暨科學卓越服務獎」。
參考文獻
謝明瑞(2010),胡言胡語話墩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11),從展望理論探討五都選舉,經濟展望,國家政策基金研究會。
天下雜誌(2014),2014縣市調查結果,555期,2014年9月3日。
中選會(2014),從縣市等級的台灣地圖看9次歷屆地方選舉的藍綠板塊變動。
台中市政府研考會(2014),台中市經濟發展願景論壇,2014年7月24日。
台中市政府(歷年),台中市政府建設局、文化局等各局處統計。
台灣大台中國際都市發展協會(2010),台中八大希望工程,2010年2月25日。
康健雜誌(2014),2014健康城市大調查:青春不老城,2014年8月1日。
新新聞周刊(2013),2013年最有價值縣市大調查,暨(李彥謀)台中市缺少新鮮感,1368期,2013年5月23日。
※本文是2014年10月25日參加「創意城市與創意財經-大台中的大未來」所發表的論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發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