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雖已退場,但台灣的民主憲政危機如何解決,兩岸深層敵對疑懼僵局如何化解,端視兩岸執政者的遠見、格局,以及全體中國人的民主素養。倘若,台灣社會的撕裂對立無法化解,台灣人民擔心被併吞的焦慮加深,甚至兩岸關係倒退,台海危機再現,這不但是台灣的災難,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化解敵對恐懼感
面對兩岸民主融合的歷史大勢,兩岸的中國人難道沒有足夠的胸襟與智慧,從歷史汲取教訓,從現實找尋解答嗎?馬總統在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視訊會議時希望能夠繼續努力,促成馬習會。落實北京APEC「馬習會」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兩岸領導人願意把握化解長期敵對思維,拉近心理距離,消減恐懼感,增進台灣人民對大陸好感度的歷史契機。台灣主流民意已多次表達支持態度,難道習近平總書記沒有這種胸懷、膽識與智慧嗎?
太陽花學運告訴我們,敵對思維與恐懼感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如何營造APEC馬習會以化解兩岸敵對思維,以及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深層疑懼,並鞏固「兩岸官方常態化互動」,實為兩岸當局重責大任。
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磁吸效應,台灣的經濟與政治結構,已經遭逢巨大而且前所未見的挑戰。這種肇因於兩岸經貿互動所產生的變動與衝擊,對於台灣主流民意而言,是既有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台灣期待兩岸能在良性互動基礎上,擴大經貿交流與合作關係,達到兩岸雙贏的目標;另一方面,對中共一黨專政體制,仍然充滿不信任感,因此對維持台灣的政治自主性亦相當堅持;此外,台灣人民對於中共方面限制國際活動空間,仍相當反感;同時,兩岸軍事繼續對峙也讓和平發展進程充滿變數。
馬總統推動兩岸和解制度化,希望能夠有利於化解敵對思維與深層疑懼,並促進兩岸雙贏,其主要策略包括,積極健全經濟自由化體質,加速推動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並為弱勢產業的照顧與轉型未雨綢繆,讓ECFA和《服貿協議》,能夠連結RCEP與TPP的發展,使台灣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正能量充分發揮。其次,鼓勵兩岸積極合作促成北京APEC馬習會,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累積政治互信與好感度。
促成領導人會面
第三,循序漸進改變國防戰略觀不再以中共為假想敵,而是以處理專屬經濟海域(EEZ)範圍內所有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作為國防戰略核心思維,這項新戰略觀將是開拓台灣同步與大陸發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可以和美國繼續保持軍事合作空間的新構想。大陸可以進一步考慮放棄對台用武戰略與軍事部署,讓兩岸長期敵對思維與軍事對峙發生結構轉變,並營造互信雙贏契機。
由於兩岸交流日趨緊密,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不能和大陸切割,因為大陸處處充滿機會,並希望等服貿與貨貿經由立法院通過後,能到大陸打天下。但是,太陽花學運也反映出台灣年輕人對「中國崛起」的疑懼焦慮。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不是由政治人物替他們決定,鼓勵台灣年輕人「立足台灣,胸懷大陸,布局全球」,勇敢迎接全球化競爭並成為贏家,才是兩岸領導人應有的態度。
馬總統與習總書記都應發揮大開大闔的胸襟與氣魄,共同落實今年北京APEC馬習會,以積極化解兩岸敵對思維與深層疑懼,為中華民族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正道。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4 4.11 旺報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