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交部宣布,習近平將於5月20日在上海,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以「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為主題,發表「新亞洲安全觀」。在此之前,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於4月25日在哈佛大學演講指出,將亞太地區劃分為對立集團或軍事同盟,不符合時代潮流。另一方面,面對複雜廣泛的安全威脅,各方需秉承共同、全面、合作的安全觀。顯然,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達成「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多邊不要單邊、要對話不要對抗」共識後,將進一步在亞太地區建立以「命運共同體」為主軸的新安全架構。
亞洲事務亞洲主導
目前習近平積極建構中共「中央國安委」職能,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來穩定政治社會基礎;同時,靈活地發揮經濟與金融資源影響力,做為推展國際戰略的工具;此外,在亞太地區和國際性的多邊組織與論壇中,主動發揮領導性角色,尤其是在應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圍堵攻勢上,準備提出「新亞洲安全觀」,強調太平洋夠寬,容得下所有亞太國家共存共榮,並鼓勵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支持亞洲事務應由亞洲主導解決。
習近平為建構「新亞洲安全觀」的國際戰略,一方面採取健全大陸內部經濟軍事實力的積極作為;在外交策略上,運用「多管齊下」的方式,建立中國在國際間的建設性合作夥伴地位,以期達到在亞太地區與美國平起平坐地位。
其主要策略包括:第一,主動維持與美國、歐盟、俄羅斯,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建設性合作關係,並避免形成與美國直接對抗格局,同時強調,一個和平發展的中國是世界穩定力量,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有利全體人類文明進步。第二,明確表示「中國不想戰爭但敢於打贏合法化戰爭」,以塑造戰略威懾能量,降低中國可能遭受的軍事威脅,同時,亦盡量避免引起鄰國對中國軍事擴張疑慮。
第三,積極推動中亞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東南亞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第四,加快推進多雙邊自由貿易區戰略,完成中韓、中澳自貿區談判,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談判實質進展,繼續保持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並以開放態度面對「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關鍵繫於中國穩定
第五,主動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提高中國的國際組織規則制訂權,並爭取加入國際組織高階管理工作,實際成為政策規畫與執行者;對於參與國際社會活動方面,則強調以個案處理的方式,分別就經濟、貿易、能源、高科技轉移、軍備控制等議題,凡是對中國有利者,將採取建設性合作立場,若有違背中國利益與立場者,則堅持繼續協商態度,以逐步建立國際社會的優勢地位。
整體而言,習近平建構「新亞洲安全觀」思維,強調要發揮戰略定力與自信,不與美國進行硬對抗;同時,運用「軍事安全與經貿金融利益並進」策略,透過經貿金融互利、安全合作、雙贏格局安排,採取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區架構,逐步展現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與主導地位,並突顯亞太國家「命運共同體」價值觀,以區別美國以軍事同盟劃分敵友的冷戰思維。
不過,習近平目前正面臨內政、經濟、社會,以及國際政經環境出現結構變化的新形勢,而且問題複雜程度更高、挑戰難度更大。倘若習近平無法有效應對紛湧而至的挑戰與難題,未來數年中國大陸出現社會不安狀況將趨於頻繁,並可能與美歐日聯手圍堵大陸的新國際戰略格局,同步對席近平構成直接壓力。因此,習近平準備提出的「新亞洲安全觀」,是否能夠發揮功能,有效應對美日同盟圍堵策略,其中關鍵仍繫於「中國崛起」的穩定大局。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4 5.1 旺報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