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馮世寬先前自評表現100分,已讓人感到突兀,清泉崗傳出國軍染毒事件後,仍然給基地官兵打100分,還自詡100分部長應該帶出100分部隊。這般自信顯然與社會觀感不符。他在雄三飛彈誤射、國軍虐狗等事件中已飽受爭議,外界質疑國軍救災只配給「白飯配罐頭」,他也絲毫不以為意,拒絕檢討背後潛藏的後勤補給問題。如此荒腔走板,也就難怪會有立委痛批,除非滿分是1000分。
馮部長話說得離譜,人卻不笨,他其實深諳官場求生之道與軍中倫理。先前國軍幾次出包,成為媒體聚焦批判對象,馮部長為了回應輿論壓力,曾對涉事官兵祭出重罰,因而引起軍中不滿,折損部長領導威信。此番國軍染毒,馮部長調整路線,對外界質疑大打太極,為的正是在部屬面前塑造「體恤」形象,以鞏固自己的領導權威,這正是馮部長最在意之事。
難怪,先前立委詢問他上任後最滿意之處,他除了指出
兩岸能維持和平之外,特別強調官兵都接受他的領導,他下的命令都能傳達到基層。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外界屢屢將他列為最需撤換的部長人選,他卻仍能繼續穩坐國防部長高位。馮部長所思所想,都是要向蔡總統證明自己可以幫忙穩定軍隊,實現軍令的上傳下達。
馮部長的官位當然就穩若泰山,但他坐穩官位,是否有餘智和餘力推動國防改革呢?是否真的有能力維持兩岸和平?卻令人憂心。國防部即將公布「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媒體報導將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新國防戰略指導原則。「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4年1次新任總統的國防戰略報告,
美國及大陸都高度關注,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蔡總統的新國防戰略構思重點披露後,很快就被定位為文字遊戲,連綠營立委都坦言,「真的不知道國防部在講什麼」,看不出所謂「重層嚇阻」與先前的「有效嚇阻」有什麼本質區別。而且空有原則卻未見到完整的建軍邏輯與配套,不免讓人懷疑,將來如何跟美軍溝通軍售,或向國際社會說明防衛計畫。
就實質內容而言,隨著大陸經濟崛起,已超過10年持續大幅擴充軍備,美、中在亞太地區軍力也出現消長變化,台海軍力動態平衡對
台灣明顯不利。目前大陸海、空軍跨出第一島鏈演訓已經常態化,共軍航艦戰鬥群與戰略轟炸機,將經常出現在台灣周圍海空域,美軍在西太平洋沿岸面對共軍反介入戰略主場優勢時,恐難再討到便宜。
馮部長在立法院說明,國軍將藉由革新演訓做法、靈活兵力調整,及擴大軍事交流等作為,強化各項戰備整備;倘若中共對台發起攻擊,我方就不再是守勢,會轉為積極防衛,一層層消滅敵軍,「也就是在敵軍到達就予以拒止」。顯然,國防戰略指導方針仍然沒有正視已成型的亞太新格局,以及兩岸和平發展大趨勢,仍然以大陸為假想敵,而不願以「預防戰爭」為新國防戰略主軸,反而強調要「以戰止戰」,這恐將為台灣人民帶來災難,其代價絕非蔡總統所能承擔,因為當台海真正爆發軍事衝突時,再多層的軍事嚇阻都將於事無補,只會帶來兩岸人民的傷亡與經濟的損失。
馮部長無心圖謀新局,才會繼續抱持這種過時的戰略思維,但蔡政府卻不該對此視而不見。蔡政府應基於
兩岸關係和區域地緣政治穩定的需要,來制定新的國防戰略,先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定位,再將國防新戰略的主軸設定為「預防戰爭」,如此才能成為台灣維持自由民主生活的重要基礎。蔡總統一再強調,
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同樣重要,並願意與大陸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這就要求政府調整長期以大陸為假想敵的舊思維,把握「嚇阻威脅、預防戰爭、保家衛國」的國防戰略關鍵目標。同時,台灣應鼓勵美、中、日在亞太地區健康競合,導向合作共贏的良性循環關係,而台灣也將有機會和空間,與大陸及亞太各國發展軍事互信機制,為台海地區成為「非軍事區」創造條件,並逐步落實以「預防戰爭」為主軸的國防新戰略,讓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共享和平紅利。
面對社會各界的質疑與困惑,國安會與行政院高層若不能從對亞太戰略新格局的客觀了解,及兩岸關係大趨勢切入,重新思考以「預防戰爭」取代「以戰止戰」的指導方針,只想便宜行事說文解字,恐難獲得國人信賴與支持。
(本文刊載於2017.03.06 中時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