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關廠歇業
勞工抗拒返還貸款的長期運動抗爭,於今年3 月7 日,經行政法院判決勞動部敗訴,緊接著勞動部決定不再上訴並撤回目前所有訴訟中案件;同時行政院也決定對於依約清償貸款的勞工,動用就業安定基金退還己償還款項。緊接著3月18日,數百名大學生以反服貿黑箱作業為名占領立法院議事堂,不數日即集結數千名大學生,訴求馬總統出面回應、退回服貿、行政院長下臺,並進攻行政院,引發憲政重大危機。這兩項近期內發生的重大社會抗爭運動,不能否認其社會影響效應正繼續發酵擴散當中,如果政府有關單位不嚴正加以正視,並提出因應對策,我們擔心對未來社會的衝擊和影響,將難以估計,更是社會大眾所不願見。
勞工與學生抗爭的這兩項社會運動,其訴求的目的並不相同,前者是延續多年的關廠歇業勞工拒絕償還15年前由當時勞委會用借貸方式代不負責任的雇主給付勞工退休金,此項抗爭運動的訴求是借款應由勞委會代位求償而非勞工必須返還的實質正義議題,抗爭運動已達4年之久,造成社會不少問題。最後則因行政法院判決勞動部敗訴,合議庭認定「貸款」屬於「補償金」性質,因5年請求權時效已消滅,判勞動部無權請求,勞動部也決定不再上訴。這件勞工運動的發展,讓帶頭抗爭者累積更多未來社會抗爭的資本;此外,政府的威信則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整體而言,政府處理此項勞工運動的結果不能說是圓滿。
至於尚在發展的學生占據立法院的反服貿運動,其訴求的主題從一開始的抗議通過
服貿協議不符合程序正義,進而演變為反服貿協議的社會運動。有人說
台灣的社會運動當走向以「學生」為主體時,另一面立場的聲音似乎就變得瘖啞,縱使是經濟突圍多於政治對立問題的關鍵時刻,學生的天真理想性格、用占領甚至肢體抗爭取代民主代議政治,塑造的社會氛圍,是否就真能為大多數的人民發聲?還是另一種限地自封與區域經濟合作現實的脫節?在本文結束時,我們無法預料其結果會如何?但我們要指出的是:此次的學生反服貿的社會運動,不同於以往溫和的學運,反而採取較為激烈的公民不服從方式,來凸顯訴求,政府如何處理善後,將會對未來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與衝擊,不可不慎重因應。
在民主社會中社會運動的起因,主要是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斷擴大,而政府未能即時回應,久而久之變成社會不滿的源頭,這些不滿的源頭,猶如社會上處處存在的瓦斯,一旦遇到引爆點,就爆發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社會運動。以最近的這兩件社會運動為例,政府對當前青年
失業或
低薪的問題,未能積極去回應,去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這些年輕人終於找到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議過程中,執政黨委員未遵守朝野協商的決議,做為引爆對政府不滿的一個理由。至於關廠歇業勞工拒絕償還當初為解決勞工退休金的借款,長期抗爭僵持不下,則是勞工行政主管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然而當依法行政已無法解決問題時,就必須以政策或政治的策略來解決,如果能及早考慮採取政策或政治的手段來處理,其結果就不會演變成人民和政府雙輸的局面。
經過這幾次社會運動的動員,社會運動者已獲得社會資源的滋養,未來社會運動的動員能量將會越來越大,社會也將付出更多社會動盪不安的代價,政府也必須為處理這些社會運動付出更高的成本,而這些代價或成本就要由全體人民來承擔。另一項讓我們擔心的事情,就是在野政黨利用這些社會運動來累積其政治資本,試想在野黨未來有可能成為執政黨時,是否也可以容忍這些社會運動占據行政院?民主政治的真義在於建立一套朝野都可遵行的遊戲規則,而不會因朝野易位而改變,我們期盼這樣的民主政治的落實。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曾刊登於103.03.30中央日報網路報星期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