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總裁彭淮南出席亞銀年會發表演說時指出當前國際間貨幣政策的矛盾性,導引出國際性政策協調的重要性及強化區域金融與貨幣合作方向,也幫台灣爭取國際經貿地位與空間。
當前,先進國家不一致的貨幣政策可能對新興經濟體帶來衝擊,進而影響區域的穩定與成長。例如有些國家已開始採取退場機制、逐步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但有些國家卻仍堅持寬鬆立場、持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由於政策實施的時點有異,勢將衍生不同的貨幣政策效應,導致開發中國家在貨幣政策執行上無所適從,同時也將升高區域金融的不確定性。
對此,彭總裁認為應朝強化區域金融與貨幣合作方向著手,透過國際性政策協調,讓各國在政策協商的過程中,考量他國可能採取的相關因應政策,從而訂定有利於增進整體利益的經濟政策,並遵守相互的承諾與約定。彭總裁建議以亞銀為中心,協調區域內國家採取共同的政策與措施,協助區域內國家共同抵禦區域外的貨幣政策衝擊。
彭總裁更指出,亞銀也應秉持廣泛參與的原則,讓具有一定經貿實力與金融資源的成員國,均能參與區域金融與貨幣合作,不應以政治因素作為藉口排除部份國家。
彭總裁在亞銀年會的建議,除凸顯出當前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性外,爭取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及地位,也點出我國在國際經濟或金融貨幣合作的困境。當前我國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時代洪流中,進度明顯落後於主要貿易對手國,如韓國及新加坡等。因為迄今與我國真正有實質助益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簽署,僅有2010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2013的台紐經濟合作協議及台星經濟夥伴協議。另外,在區域金融及貨幣合作的領域中,已運行多年的東協加三貨幣互換機制(清邁協定),我國遲遲無法加入。長久下來,已明顯阻礙我國提升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
更嚴重的是,服貿協議受學運浪潮影響,逐漸流於意識型態之爭。近期內立院要過關機率不高,也導致後續的貨貿、爭端解決以及兩岸租稅協議之協商談判,可能隨之擱置。面對這樣的處境,首當其衝的是我國出口動能的折損以及經濟成長力道的弱化;尤有甚者,可能成為我國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最大阻礙。因為就現況觀察,與我經貿有著密切往來的國家,都在緊盯服貿協議的後續發展,以確定未來與我國洽商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時,不會重蹈服貿協議的覆轍。同時,也想確認我國開放服務業市場的決心,究竟是認真以待還是只是兒戲一場而已。
面對全球經貿日趨一體化及詭譎多變的國際金融情勢,區域間的經濟整合已蔚為潮流。台灣一日無法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就得坐視我們原有的市場一點一滴被貿易對手國掠奪,就得眼睜睜看著我們對外經貿的競爭力日漸流失,這絕非全民所樂見的結果。
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靠的是對外開放的政策以及企業向外開疆闢土的精神,辛苦取得的。對外開放、與全世界做生意,是台灣經濟的根基。對於服貿的爭議,我們或許可以檢討政策協商及制訂的過程是否完備,但不應污名化政府開放的目的,更不應質疑本國服務業的競爭能力,反而應該對自己的服務業更有信心。平心而論,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的當下,台灣已經沒有本錢再虛耗下去,更沒有道理走回頭路,放棄外面美好的江山,而將自身鎖在島國之內。
市場開放及全面自由化是開創台灣經濟活路的不二法門,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則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要為台灣好,實在不應該亂反對。
(本文刊載於2014年5月8日工商時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