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經一年來的試辦,沸沸揚揚,爭議不斷,如今一免、特招等程序陸續完成,教育部長、次長等人下台祭旗,但明年十二年國教要不要續辦,如何續辦?民眾皆拭目以待。本文謹就整體方向與目標、入學方式及具體落實的關鍵因素等三方面提出改進的建議。
壹、 整體方向與目標的改進
推動十二年國教,希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即:
(一) 有教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15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性別、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二) 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三) 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
(四) 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 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育與五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學習。
雖然有著以上良好完善的理念,但是今年剛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就出現了不少的爭議及反彈,所以明年要繼續實施十二年國教,勢必對今年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偏差,做出幾項重大的改進。
一、 適性揚才:這是十二年國教最主要的目標,也以上述的理念緊密相扣。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性向、多元智能以及學生的能力不同,就得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學環境甚至於入學的方式,如此才足以讓學生們適性,並且才能揚不同的才;今年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在這些方面並沒有完整的規劃及配套措施,所以冀望明年能有更好的改革。
二、 免試入學:有關免試入學部分,這也是十二年國教的重點。今年十二年國教的執行,不但一開始得參加會考,之後有超額比序並予扣分,再加上一個六級分的作文來決定錄取第幾志願,之後還有個特色招生及第二次免試入學,這不但沒有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反而更加深學生及學生家長繁重的負擔,帶來不少的後遺症。所以對於今年的「會考」、「超額比序」、「作文級距分」及「特色招生」,讓許多學生及學生家長感覺繁雜且失望;因此對於是否該簡化這些入學的方式,甚至部分民眾提議回到之前「基測」的做法,都值得教育當局檢討深思。
三、 貫徹全部就學:就是讓每個國中畢業生都可以100%就學。第一、謹慎控管全國高中職畢業生的總招生量,也要注意較窮鄉僻壤的學生人數。第二、目前規劃15個招生區,每個區域都要縝密規劃,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就要有增科或增班的配套措施,不要重蹈今年十二年國教有些學生一免竟無學校可念的窘境。
四、 全面免費入學:十二年國教的本質,還有「公費教育」的意義,讓每個人讀高中職都不用繳學費。這種方式才能讓教育更普及更公平。本來行政院版本規劃十二年國教學費政策,是公私立高中補助門檻為家庭年收入148萬元,或家庭月收入在十二點三萬以下的學生可享免費,教育部估計,約一成四學生無法領取補助。此外,公私立高職及五專前三年則學費全免。後來可能政府受預算之限制,普通高中採取「排富」條款,使免費入學的深意打了折扣。明年希望全面免學費,政府要編足教育預算,甚至每年多編20億元預算來達到全面免學費,如此公私立學校將會有更良性的競爭及更優質的表現。總之,教育經費的支援及投入,是教育政策成功的關鍵因素。12年國教的推動需要龐大的經費,有賴政府的全力支持。
貳、入學方式的改進
一、 會考方式的改進:
會考原先希望以「三等級」(精熟、基礎、待加強)淡化分數的觀念,然而為提高鑑別度,又加入A++、A+、B++、B+等四標示。「三等級四標示」的會考制度,讓學生與家長仍然抱持著「考越高分越好」的觀念,競爭依舊激烈。改進的作法,似可改為七等第或其他明確的計分,加以簡化,即可。
二、 比序項目的改進:
(一) 志願序扣分造成更多變數:部分招生區出現志願序扣分的計分方式,導致高分低就甚至高分落榜的情形。改進的方法,即志願序不扣分。
(二) 多元學習表現項目未能發揮功能:經實際執行後發現,每校對每位孩子在多元學習表現項目上幾乎都給滿分,已失去鑑別功能。可再簡化,以息爭議。
(三) 作文評分成為比序關鍵:「作文」在此次成為部分招生區的比序關鍵。然而,作文評分的主觀性質,導致家長與學生極大反彈,坊間作文補習班的人數亦激增,使得記憶、背誦、猜題等訓練獲取較高級分,此與十二年國教的精神背道而馳。
三、 特色招生的改進:
(一) 明星高中特色招生的比例仍高:部分招生區明星高中的名額仍多集中在特色招生,約75%,免試入學招生比例仍低,約25%,反而造成學生更沈重的壓力與更激烈的競爭。
(二) 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的先後順序有待考量:在此次實施「先免後特」的規劃之後,專家學者、家長團體等紛紛出現「先特後免」的呼籲。然而,「先特後免」是否真能消除學生壓力,抑或學生會在「多一次考試、多一次機會」的想法下紛紛先報考特色招生,而讓十二年國教的良善本意消失?據此,究竟應「先免後特」還是「先特後免」,值得再多聽取民意,審慎思考。
總之,入學方式的改進是明年十二年國教續辦的前提,教育當局絕不可輕忽。
(一) 在「會考」方面:簡化或明確化會考的等級與標示等分級,以緩和考試壓力。
(二) 在「比序項目」方面:
1. 志願序:取消志願序扣分的機制,即只排序但不扣分。
2. 作文:將作文併入國文科試題,合併計分仍為一百分。
(三) 在「特色招生」方面:政府應積極與明星高中協調,將免試名額增加至50%,以減少學生的壓力,並促使十二年國教的落實。
參、十二年國教關鍵因素的改進:
一、 嚴格落實高中職均優質化政策:
教育部自96學年度開始實施「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發展及創新特色等面向納為重點發展項目,希望透過資源的投入,促使各區域高中職均達普遍優質發展、提升辦學品質、促進特色發展。此政策實施至今,雖在100至103學年度已認證345所(佔總校數的70%)優質高中職,然而,在實際落實方面,如學校是否真達優質?評鑑過程是否嚴謹?認證標準是否適當?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間。據此,教育部應嚴格落實高中職均優質化評鑑工作,讓家長與學生真正能安心選擇就近學校就讀,以協助十二年國教的成功推動。
二、 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及各科課綱應及早定案:
日前,教育部長為回應中研院院士、專家與相關團體對課程總綱的不同看法,已裁示國教院,針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重新提案再討論。此舉展現出政府聆聽民意的態度,值得肯定,然而,卻也讓社會擔憂,十二年國教課綱是否就此「夭折」? 本文建議,政府應在把握十二年國教政策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彙整不同立場的建議進行深度的考量、做出最適當的取捨與規劃,並讓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及各科課綱能及早定案,以使後續教科書的編纂、教師教學的準備,能有所依據、及早準備完成。
三、 強化師資長期培訓措施並改善支持資源:
為使國中及高中職教師能有效因應十二年國教的變革,教育部已針對國中及高中職教師提供五堂課、共18小時的專業課程培訓。然而,僅有18小時的課程,是否足以讓教師與教學全面更新?本文建議,教育部應在未來二、三年期間建立持續性、系統性的完整師資培訓體系,針對十二年國教、教師教學活化等相關專業進行長期性的培訓,並改善相關支持資源,以提升師資的專業與素質,並有效協助十二年國教的推動與落實。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