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大陸雖然鼓勵臺灣青年赴陸就業,然而,相關阻礙甚多。首先,「臺灣青年」身份,成為無形的就業門檻。例如,應聘時的線上申請,僅能填寫中國大陸18碼身份證字號,導致臺灣青年無法投遞履歷,或出現得借用暫無應徵需求的在地同儕身份證字號的窘境。而根據《臺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用人單位須為臺灣青年提交至少七種文件辦理「臺港澳人員就業證」,手續繁雜,亦降低用人單位聘僱臺灣青年的意願。其次,臺灣青年對於在陸就業相關訊息的獲取管道有限,訊息來源主要依賴親友等基本人際網絡,難以掌握相關政策、訊息、機會與門路;就算是已在陸就讀的臺生,其所接收到的高校相關支持與服務,亦有因校而異的不對稱情況。第三,由於兩岸官方互動氣氛不佳,用人單位對於兩岸關係抱持不確定感,也降低了其任用臺灣青年的意願。這些來自「身份」、「政策」、「訊息管道與資源」、「大環境」方面的阻礙,讓過去臺灣青年在陸就業,較難有突破性的成長。
然而,自2017年開始,中國大陸推出多項革新措施,致力改善前述臺灣青年在陸就業所面臨的困境。例如,針對臺灣青年對於在陸就業訊息管道的匱乏情況,中國大陸在2017年6月23日發佈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在內地(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就讀的港澳臺應屆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規範各地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高校,須為有意願留陸就業的臺灣畢業生提供三方面的協助:一是「就業訊息服務」,高校需積極帶領臺生參加網路與現場的各類招聘活動,並以就業網站、手機簡訊、APP、微信等方式,持續精準傳遞招聘訊息與相關政策;二是「積極開展就業指導」,高校需透過就業指導課程、講座、沙龍、諮詢等形式,將在陸就業的法規、政策、用工管理、社會保障等規定,提供符合個別臺生需求的職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第三則是「落實就業管理工作」,為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臺生發放「就業協議書」,簽發就業報到證,並確實進行就業數據統計。
此外,在今年2月28日發佈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中,也宣布將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與企業線上招聘系統升級,支援臺胞證註冊登錄,以解決前述臺灣青年應聘線上申請時,在身分證填寫上的無形門檻。而伴隨著《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發佈,中國大陸積極招攬臺灣青年赴陸發展的明確立場得以再次展現、強化,也消除了用人單位基於大環境考量而連帶出現對招聘臺灣青年的疑慮,使得過去臺灣青年所出現的僅有應徵機會、難以被錄用的困境,明顯獲得改善。
綜上所述,中國大陸對於招攬臺灣青年赴陸「就業」的政策,正持續的進化中;兩岸人才的競逐,將更顯白熱化。中國大陸正為臺灣青年提供發展願景與機會,在此態勢下,臺灣該如何因應?若是一味推出限制性措施,阻擋臺灣青年跨境移動,而無積極、具體的因應策略,恐非明智之舉。我國政府如何為青年創造更多機會,實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本文已於107.5.21刊登於蜂評網:http://www.fengbau.com/?p=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