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經濟並沒有想像中的壞,相反的在轉型與改革中充滿機會。馬總統應該召開跨黨派國是會議,為現階段各項難題解套。
自2010年第1季開始,大陸
經濟成長率節節下滑,去年第四季降到了更低的7.3%。雖然2014年全年GDP成長7.4%,與市場預估一致,但下半年成長率明顯較上半年低,成長率仍是走降趨勢。近日來,各預測機構下修對於大陸經濟情勢的看法,特別是IMF將中國大陸的2015年GDP成長率由7.1%調降至6.8%,2016年進一步下修0.5個百分點至6.3%,認為大陸政府將會努力降低信貸、抑制投資過熱的風險,進造成經濟成長更加走緩。
過去支持大陸經濟奇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在2014年均呈現全面走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質成長率10.9%,創11年來新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成長15.1%,創2001年以來新低;全年進出口總額僅成長2.3%,均未達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但深入觀察幾個面向,大陸經濟後勢仍有可為。
第一,大陸就業市場穩定,也產生穩定的消費力道。大陸2014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
失業率為4.09%,均較2013年來得好,且居民實質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因素)成長8%,其中城鎮居民成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9.2%。穩定的就業與薪資成長,有助於穩固消費力道。
第二,大陸網路商機驚豔全球。2014年大陸全國網上零售額高達2.78兆元人民幣,較2013年大幅成長49.7%,網路零售業成長速度及規模擴張相當驚人。當前大陸網路零售商展開的各種各式的促銷活動,吸引廣大的消費。最著名的就是11月11日的「光棍節」,阿里巴巴表示2014年「雙十一」網購銷售總額達到破紀錄的571億人民幣(約93.2億美元),共有超過2億個使用帳戶當天在淘寶及天貓網站進行網路購物。這是驚人的消費力道,也帶動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況且除了零售商、網站業者直接受益之外,相關的快遞、運輸、金融 (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等產業大量成長,提供就業機會。大陸國家郵政局表示,2014年大陸全國將發出約120億個快遞包裹,令大陸正逐漸超越
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
第三,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轉型,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2014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46.7%,高於第二級產業2.5個百分點。依照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產業重心由初級產業、次級產業(工業),最後移轉至第三級產業(服務業)。
大陸當前正是由工業轉型服務業的階段,加上中央打貪腐的改革,經濟成長受到相當程度影響。但一旦渡過轉型陣痛期,加上新產業、大市場的雙引擎助力之下,仍將會是世界經濟領頭羊。
對於
台灣的淺碟子經濟,搭上這班順風車不但能突破目前的悶經濟,還可帶來持續的發展機會。台灣過去依靠大量出口至美歐國家的模式已不可行,未來發展的重點不能沒有大陸市場。「卡位大陸、融入亞太、邁向全球」是最佳的發展戰略,況且我們還有「地理位置相鄰」、「語言相通 (台灣人說的是中文不是英文)」這兩項無可取代的優勢。
對於馬總統而言,九合一大選慘敗,又辭去
國民黨黨主席,可以理解其沮喪心情,但做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應要從更高的思維來看待選舉結果。敗選就是指出「悶著頭幹」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網路媒體發達的當下,政策的形成、立法、推動與落實,需要透明公開過程,更需要全民參與及討論,讓百姓們明白政策之原由,順遂政策落實。
馬總統還有一年多的任期,台灣不能空轉。是以建議馬總統應以最高領導人地位召開「國是會議」,不分黨派,邀請在野黨及專家學者,共同解決台灣長期以來的沈痾問題,例如健全稅制、
年金改革、國土規劃,…等等,凝聚共識,如果能夠幫助下一任的總統,這就是馬總統最後漂亮的成績單。
我們也呼籲在野黨人士,捐棄成見、共襄盛舉,並站在全民及台灣長期發展的角度思考政策,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排斥中國大陸的商機,讓台灣失去經濟發展的大好機會。
最後,我們衷心期望朝野能盡快通過
兩岸監督條例,讓兩岸《
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過關,為融入全球區域整合趨勢奠定基礎,並結合政府既有的產業發展政策,加速台商產業轉型發展與國際接軌,讓台灣再度起飛。
(本文刊載於2015年2月4日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