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520就職文告演說強調盡快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加速與新加坡、紐西蘭等重要貿易夥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在此之前,中日韓在5月13日召開的領袖峰會上,同意今年內啟動FTA談判。
不能只有口號
但事實上,馬英九總統早在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ECFA所進行的電視辯論中,就已經宣布:「將提升台灣與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定(FTA)小組的層級,由我本人領導」,顯示台灣現在並不缺乏「推動FTA的宣示」,而真正匱乏的是「有意義的推動FTA總提戰略思維與方案」。
正如前副總統蕭萬長在出席三三會發表演講時所言:「中日韓一旦談成FTA,將會抵消兩岸ECFA的優勢,進而給台灣帶來很大的壓力。」根據經濟部「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2011年)顯示,與中國大陸有經貿往來的廠商,不論是以「將產品銷往大陸」為主(近4成8),或是「在大陸設生產部門」(占21.70%)的業者,其所面對的主要競爭威脅,除了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具主場優勢,被我製造業者視為最強之競爭對手,占41.09%之外,日本和韓國也是台灣業者在中國市場上的強勁對手。
在此情況下,中日韓FTA一則將造成台灣經濟發展壓力,二則在東協與中日韓FTA之發展趨勢下,台灣只有ECFA,卻無法擴大FTA網路,更將陷入「鎖住中國」(Lock-in Effect)的政經風險。
確立目標願景
平心而論,面對上述風險,台灣民眾與產業界關心的不是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的「推動FTA」、「將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列為黃金十年的政策目標」等宣示,而是關心政府是否針對擴大FTA網路和加入TPP所面對的談判情勢,研擬有意義談判策略,讓政策方向符合「擴大國際發展空間」和「強化經濟成長動能」的總體目標。
目前,政府所推動進行之ECFA後續協商、與新加坡、歐盟、日本、紐西蘭、以色列、印度、菲律賓等洽簽ECA/FTA,以及宣示推動加入TPP等政策,雖然已經確定策略目標與願景,但能否在未來與各個雙邊或複邊過程中,獲得有意義的進展或取得預期的效益,則須有整體的經貿與產業調整或發展戰略規畫。
就台美TIFA會談而言,雖然美牛進口是影響台美TIFA重啟談判的關鍵,但是台灣民眾與產業界都很清楚台美經貿問題複雜,除了開放美牛進口之外,包括稻米進口配額、豬肉進口、雙邊投資協定(BIA)、健保藥價制度等市場開放議題,以及推動台灣提升政府透明度、能源、環保、勞工議題,都是美方所關切,也是由台美TIFA會談邁向台美FTA,必須妥善規畫的,若無法提出整體調整與規畫方案,自然無法讓民眾支持開放美牛進口。
就TPP而言,除了預計將在2017年前將所有農產品關稅調降為零之外,許多TPP項目將朝向超越WTO規範(如智慧財產權及投資規範,服務業方面進一步要求會員國開放金融、電信等),亦將納入法規調和及中小企業等章節,另並將包含環保及勞工議題等新興議題,這些比許多傳統自由貿易協議對於貿易自由化要求更高,也可能使得台灣相關國內法規面臨調整的壓力。
對此,台灣如何向其他貿易夥伴展現「建立具企圖心的開放政策」,以及將推動ECFA、ECA/FTA、TPP願景目標,與台灣經貿產業政策、法規制度調整政策相搭配,進而提出整體的經貿與產業調整或發展戰略規畫,將是決定人民能否對未來四年有信心的關鍵。
(本文刊載於2012年5月24日旺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