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為-0.18%,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第一次的負成長。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為1.66%,較七月份的預測下修0.81個百分點,也是連續八個月的下修,顯示當前經濟情勢的嚴峻程度已超乎預期,未來該如何因應,值得研究。
若從國民所得統計的細項分析,佔國民所得約六成的民間消費第二季成長0.76%,雖然維持正向的成長,但已較第一季的1.52%衰退許多。在民間投資的部分,因廠商產能過剩,導致廠商資本支出持續縮減,繼去年下半年衰退11.47%後,今年第1季、第2季亦分別負成長9.03%及2.21%,也是經濟負成長的主因。在對外需求方面,受到國際景氣不佳影響,第二季對外出口負成長2%,但進口亦同步衰退,使得整體的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貢獻0.64%。雖然國外部門對經濟維持正面的貢獻,但是進口的衰退幅度較大,表示企業對投資設備的引進,出口的衍生性進口需求都下滑,這種對未來景氣保守的心態,值得觀察。
而對於下半年的預期,主計總處預測第三季、第四季分別成長1.99%與4.23%。然而今年七月份,中國大陸最新的進出口數據,僅較去年同期成長1%,較六月份的15%大幅下滑。另根據國際預測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8月份最新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為2.6%,較7月預測2.7%下修0.1個百分點,較5月預測2.9%下修0.3個百分點。因此,下半年有較高的經濟成長,顯然與去年八月份歐債危機始發,造成低基期有關,整體的經濟基本面是否改善仍應持續觀察。
面對當前之經濟情勢,政府該如何因應。我們認為,目前國際間製造業普遍面臨生產過剩的困境,很難預期製造業的投資能大幅成長。但對於部分新興產業與服務業如:生物科技、觀光旅遊、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等產業,則相當有潛力,政府應加強引導民間的資金投資這些產業,以維繫投資成長的動能。另一方面就是公共投資的增加,其實在目前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之下,資金都很充足,但就是沒有好的標的,政府如果能設計出好的誘因機制,讓民間資金樂於參與公共投資建設,如此不但有助於改善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也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此外,台灣近來出口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全球不景氣的影響,一方面就是國內產業競爭力不足。我們看到今年前幾個月的出口數據,亞洲各國普遍都下滑,然而台灣下滑的程度卻最嚴重,尤其是面板、手機等電子資訊產品,下滑幅度更是驚人,這更突顯出我們資訊產品競爭力的問題。近來馬總統揭示了積極融入區域整合的決心,這是將我們的產品與他國回到同個起跑點,但如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讓產品廣為人們所接受,則是更需要努力的重點。
另一方面,根據最新出爐的零售、餐飲消費額統計,今年七月份是歷年來第四高的表現,表示雖然經濟不景氣,但國內的消費仍維持一定的動能,這與國人有儲蓄習慣,較不易受到短期景氣波動的影響有關,然而景氣若不斷惡化,對國內消費恐怕會造成衝擊,因此如何穩定內需市場的動能也成為關鍵所在。近來受惠於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造成國內之觀光、餐飲、飯店等內需產業蓬勃發展,因此,未來應持續擴大開放,同時加強吸引鄰近之日、韓遊客來台,為內需經濟增添活水。
自去年八月份歐債危機惡化以來,全球景氣衰退的幅度超乎預期,顯示這次的經濟衝擊既深且長,IMF就曾表示,除非各國政府採取共同行動來提振經濟,否則美國與歐洲經濟體將面臨經濟衰退且墜入「失落的10年」。因此,政府除了提出短期的應急措施,更重要的是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以及吸引民間投資,如此才能因應未來全球可能的景氣變動。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