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國民黨立院黨團臉書,陳英鈐你好大! 中選會變助選會 。)
繼陳總統連日來的嗆聲反制之後,行政院長張俊雄再度重申「絕對貫徹一階段」;而國民黨則表示二階段投票退無可退,並將在立法院會重推中選會組織法草案。雖然國民兩黨願再協商,但中選會組織法遲早仍須處理。
府院的邏輯是「地方不能違抗中央」,可是卻未檢討反省中選會決策的正當性。當初中選會在討論一階段或兩階段領投票時,曾做成決議應先徵詢地方選務機關意見,甚至不排除針對選務工作人員進行民調。這個「由下而上」的決策模式,原本是可以有效解決藍綠政黨相持不下的一條活路,讓第一線行政人員從選舉實務、便民、計票準確性等專業角度來決定一階段或兩階段,避開藍綠政黨各自的選舉算計。
可是中選會事後並未遵照由下而上的決策模式,根本不理會地方政府的多數意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強行表決通過一階段,一開始就喪失了行政程序的正當性。中央破壞程序正當性在先,地方當然有理不服從。我國四年前已有兩階段領投票的選舉經驗,中選會至今並未針對二階段領投票的利弊得失做出檢討分析,就逕自「由上而下」地貫徹執政黨意志,強行通過一階段領投票,完全喪失了選務機關應有的中立形象,說穿了,源頭還是在於中選會組織法。
中選會至今組織章程仍未法制化,形同由執政黨掌控的傀儡,根本無法建立公信力。從藍綠對抗演變成中央與地方大戰,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缺乏一個中立、超然的選務機關。美國實施民主選舉超過兩百年,從聯邦、州政府到地方政府,所有層級的選舉委員會的組成都是秉持跨黨派(bi-partisan)與非黨派(non-partisan)的原則,即沒有一個政黨代表在選委會中過半,而是由公正社會人士扮演關鍵角色,其決議就比較能超越黨派利益考量,進而建立公正中立的社會形象。
中選會組織法的討論重點應集中在委員組成方式,可考慮中選會委員席次由藍綠政黨推薦代表各佔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由藍綠政黨共同接受的公正社會人士出任,將中選會徹底轉型為獨立超然的選務機關。否則,只要中選會與執政黨的附庸關係結構不變,將來即使藍軍執政,類似中央與地方的大戰,仍難避免一再上演。
現在的關鍵是,國民黨不願服從一個由民進黨操控的中選會決議;而民進黨害怕政黨比例代表制會製造一個由國民黨主導的中選會。因此,解決當前中央地方僵局的根本之道,是双方各退一步,通過一個藍綠政黨都無法獨佔中選會的組織法,然後由新的中選會委員重新決定一階段、兩階段或其他改良版本。拜託立委諸公們,就讓中選會「獨立」吧!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2007.12.05刊登於東森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