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近完成的調查發現,近兩年來各大學畢業生於三個月內投入職場的比例僅2至4成,而延修生的比例,在部分學校,包括多所國立名校在內甚至高達6成。大學生延畢的部分原因或許可以歸咎於教育部、青輔會、人力規劃部門或各大學校院的失職、失能,造成大學生低就業率及學非所用的現象。但是學者研究認為社會新鮮人對「就業」及「兵役」的逃避心態也是主因。
學者研究也同時發現,延畢其實大多只是延遲了職場競爭力。通常應屆畢業生選擇延畢留在校園期間非但專業能力增進不足,更因無法跳脫以學生角度思考人生,隨著求職年齡比應屆生大,反而弱化了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同時,延畢生人數激增分食教育資源的結果,也形成了另類的教育資源浪費。在此呼籲父母師長務必注意這種負面效應,儘可能發揮個人影響力,提醒社會新鮮人,真正的勇氣不是擺脫工作,而是要在工作中實現自我。須知,今天在各行各業擔負重任、出人頭地的人物,在二、三十年前初步社會時,以今日的標準來看,其實也都舉步維艱。當時社會環境更為閉塞、就業機會更談不上多元,但是這些人憑著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將困難當作挑戰,奮發圖強且彌挫彌堅。所謂「一雨普滋,千山秀色」,成功並沒有理論、沒有公式,更沒有相同的軌跡,個人的堅定意志和正確的工作與生活態度才是人生成敗的關鍵。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部分內容曾刊登於97.6.13人間福報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