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四年之間,上海的國民生產總值從一點二兆兆人民幣增加到約一點七兆人民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二萬三千六百二十三人民幣上升到三萬一千八百三十八人民幣。看上去,這座最足以代表現代中國的巨型繁華都會,正像是一頭碩大的蠻牛帶頭朝前狂奔,沖勁勃勃,勢頭驚人。近期的麥卡錫(McKinsey)報告指出,中國的中產階級崛起使得內地奢侈品消費力已高居全球坐二望一的位置,某種程度上已經改寫了全球奢侈品的市場規律!這時候,擁有得天獨厚條件的上海,又像是一位養尊處優的大家小姐,在萬千眾人的簇擁呵護下,顯得更加風姿綽約、光鮮迷人。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城市社會快速發展下的病灶也日益明顯,火紅的經濟成長數據映照著的卻是崇洋西化的時潮、競相奢靡的風氣,還有隨之而來、處處可察覺到的貪婪欲求;此外,今天在大陸上,富麗堂皇、氣派雄偉的公共設施或建築物比比皆是,毫不為奇,但是一談到服務的態度、效率與功能,就難免令人沮喪了;曾經被大陸媒體譽為「歷屆之最」的上海世博會,對於館內每天四十萬必須長時間忍飢、排隊的平民遊客而言,不啻是一場噩夢;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交通網先進又便利,卻由於軟體設計的缺失而問題頻出,引來咒罵連連……。的確,如果說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大陸的富強,那麼它也間接併發出社會失序、價值紊亂、正義淪陷…等等現代化的後遺症。於是有人說:當前的中國社會好似一個失魂落魄之人,行為錯亂地讓他自己都憂心忡忡。
這模樣兒著實有點像三十年前的台北!可不是?咱兩岸之間雖然經過半世紀的離亂、爭戰與紛擾,仍然各自設定了方向,勉力提升,奮發向前;在跌跌撞撞中,雙方似乎都曾經在物質世界取得了空前成就,卻在精神和價值觀層面迷失了自我。此刻,走在十里洋場最先進的城市建設裡,放眼熙來攘往的摩登男女,總是不自禁地想:那些古老傳說中質樸、真誠的中華古韻和柔美、婉約的東方情懷,該去哪裡尋獲?
在偶然的一個場合裡,我找到了答案。那是一場電影首映會,片名叫:我的少女時代。故事的主人翁是當今在大陸享有盛譽的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內容大略是一段殘疾少女熱心公益、助人為善的勵志劇情。然而整部電影所留下來的,卻是所有現場觀眾內心深處的澎湃激盪和個個滿臉的淚痕。電影的編導、演員都是學院派的背景,也因為如此,她(他)們能用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把三、四十年前大陸農村社區中,在物質條件極為匱乏下依舊安貧樂道地過生活的善良百姓群像,忠實地呈現出來。
隨後是心得交流時間。站在臺上,絲毫未假思索,心裡的感覺便脫口而出。一部電影,內中沒有天災人禍,沒有生離死別,沒有凌侮迫害的戲劇化情節,有的只是殘而不廢、自學成醫的少女,和那一群純樸的鄉下孩子們之間真誠交往的平實紀錄,可是竟然如此感人,令舉座為之鼻酸掉淚!為什麼?因為傳統中國人的風格,包括樸實、率真、誠摯、友愛、感恩等等素質,就是最好的題材!而由原始而單純的人性所綻發出的光輝,就是最美的畫面!我又說,常聽到上海的朋友喜孜孜地提起當地的商貿經濟如何發展,家庭人均如何攀升…來說明社會的「進步」實況,或許,人們也該反思一下,我們都失去了些甚麼─在那段「尚未進步」的日子裡?
無論如何,再有人問起我為何來到上海,我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他:絕不是為了分享現代中國的榮耀,而是要找尋古老中國的軌跡…。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經部分修改後曾刊登於100.6.10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