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新世紀傳播新主張 從媒體科技變革談國家傳播政策
寶貝孩子,從照顧他們的健康做起

新世紀傳播新主張 從媒體科技變革談國家傳播政策
寶貝孩子,從照顧他們的健康做起

國政研究 教文

作者: 趙怡 ( 2007年3月22日 16:20)
關鍵字:媒體科技 傳播政策

%
熱門指數
分享

壹、前言

『邁入廿一世紀,您準備好了嗎?』這曾經是某暢銷書作者在介紹新世代3C產業所觸發的大媒體潮現象時,所使用的開場白;然而,在人類的文明發展進程跨入第三個一千年的關頭,這恐怕也是任何一名現代公民,所不能不用以自省的一句話;身為中國國民黨的一員,面對本黨悠久而璀燦的歷史,神聖而艱鉅的使命,以及政權易手之後的政治現實與重重障礙,且讓我們也相互期勉,大聲叮嚀一句:『邁入廿一世紀,我們都準備好了嗎?』
貳、民主與科技是廿世紀珍貴遺產

世人對於廿一世紀之所以寄望殷深,主要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前一個世紀的成就非凡,光輝奪目。雖然鮮少有歷史學家針對廿世紀的貢獻『蓋棺論定』,但我們卻不妨大膽地認定,廿世紀為人類社會至少留下了兩項不可磨滅的遺產,其一,是民主思想的發揚與具體實踐;其二,則為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並無所不在地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密切結合,其中,傳播科技產品的日新月異,更是令人目不暇給,歎為觀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主制度與傳播科技二者相互激盪,在廿世紀的後期,已然蔚為莫之能禦的時潮。前者為人類的思維、言論與創意開拓出一片更寬廣的空間,也間接催化了傳播科技在應用上的長足發展;後者則促成了資訊的流通更便利、更順暢、更自由,進而對於民主制度的落實,亦具有推波助瀾之功。

參、台灣地區傳播媒體快速變遷

我國傳播事業的發展,長久以來,受制於特殊的國情與動盪的政局,進步緩慢;直至近一、二十年來,在經濟起飛,社會繁榮,政治民主等優質客觀條件下,傳播科技得以不斷提昇,遂能帶動起媒體型態的大幅變革,導致台灣地區媒體產業的遽然成長,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允為世界之最,亦非過辭。茲舉數例說明之:

台灣平面媒體的發展,固屬歷史久遠,然而受限於國民所得,致閱報率偏低,尤其在戒嚴時期,因實施報禁,且媒體工作者對於高度政治敏感性內容懷有禁忌,使得台灣的報刊在國際新聞界的地位顯得微不足道;但是,近二、三十年來,情況丕變,國內的平面媒體大有後來居上之態勢。創刊於台北的中國時報,率先於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廿九日推出彩色精印版面,引起國內外報界的側目,甚至有少數同業以其有違報業經營常軌而引為笑談,但此一革命性的嘗試,當即受到本地廣大讀者的愛護,隨而導致其他報紙的群起效尤,反倒是執全球媒體產業牛耳的美國,其第一份全國性彩色日報∣今日美國 (USA TODAY),卻遲至一九八二年九月才告正式誕生,不過,該報師法中時,首開風氣,以炫麗的五彩篇幅傲視同業,目前發行量高居全美第一位。

民國五十一年,當國內第一家商業電視台∣台視開播之時,論者咸謂台灣物資匱乏,國民所得尚低,興辦電視事業時機未到,倘係政策使然,最多興辦一座商業電視台即可滿足整體社會的需求,孰料自五十一年十月台視開播起,至六十年十月止,九年之間,台灣陸續又出現兩家無線電視,即中視與華視,且一直維持經營上的榮景至今。尤其令早期電視工作人員所津津樂道的是,我國的電視台由黑白播出,進步為部份彩色,乃至於全彩播出,均在短短數年之間完成,技術及規格升級之快速,亦為同時期興辦電視各國家之冠,足見台灣地區的民眾對於較為先進之傳播媒介需求殷切。

無線電視台在台灣獨領風騷約三十年。其後,隨著傳播衛星及光纖電纜等先進傳輸設備的相繼問世,有線電視逐漸蔚為主流。同樣地,台灣的有線電視發展極為快速,在國會籌思立法之初,在播送系統硬體設備未臻完善之際,收視戶普及率即已突破七成,較之美國或一般歐西國家,實不可以道里計。

如今,台灣有線電視產業仍陷於『百家爭鳴』之混沌時期,衛星直播電視業者更處于初探市場之摸索階段,而千禧年的年度大戲∣網際網路,則又以勢如破竹的姿態逍遙馳騁於台灣資訊產品市場之上,成為青少年及專業人士心目中的新寵。根據資策會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台灣上網人口,已自去年底的四百萬人快速成長至五百七十萬人,且將以平均每月增加二十萬人的速度持續向上攀升。

以上說明了台灣的『媒體熱』現象至為特殊,究其原因,固然由於台灣地區地域狹小,人口密集,國民所得持續成長,休閒活動普遍缺乏,再加上政治熱潮歷久不衰,社會事件層出不窮等客觀因素有以致之;惟除此之外,另有一項隱性因素,輒為我國民眾普遍對於新型態的產品樂於接受,尤其對於劃時代的生活資訊產品,特別具有偏好使然。

綜而論之,晚近三十年,台灣地區傳播媒體之總體變遷大致可歸納為以下諸項:

一、 在型態上:由平面而立體;
二、 在視覺上:由黑白而彩色;
三、 在操作上:由手動而自動;
四、 在效率上:由低速而高速;
五、 在通路上:由無線而有線;
六、 在傳輸上:由微波而衛星;
七、 在硬體上:由類比而數位;
八、 在網路上:由窄頻而寬頻;
九、 在經營上:由壟斷而競爭;
十、 在市場上:由大眾而分眾;
十一、 在法令上:由管制而開放;
十二、 在互動上:由單向而雙向。

傳播科技的不斷升級,帶動了傳播產業的急遽發展,也使得媒體在本地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擁有之社會影響力正在快速而明顯地擴增之中;當然,台灣在大步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過程中所極力鼓吹的民主、自由的風氣,也無可避免地強化了大眾媒體運用『第四權』以監督政府、匡正社會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此外,肇因於電腦之普及,網際網路之興起以及光纖電纜或直播衛星之廣為應用而整合成功的三C多媒體產業,勢將在可望的將來,成為人類社會裡最主要的資訊生產、整合及傳遞者,歐美先進國家如是,在台灣亦復如是,當可斷言。

綜上所述,針對廿一世紀新一波的資訊革命所即將產生的衝擊與效應,吾人似可導引出以下之推論:

一、近半世紀以來在國際傳播界中爭議不休的所謂﹃資訊應否跨國界流通﹄的問題,已然尋找到明顯而肯定的答案;

二、新世紀的傳播科技革命所創下史無前例的偉大貢獻,即為資訊消費者由被動地單向接收較為靜態的訊息和娛樂內容,轉化為主動地與具有動態性的影音資訊提供者產生雙向、快速的互動。換言之,人類在傳播科技的一再突破之後,將更能在使用資訊時掌握自主性,且更能迅速地獲得更逼真、豐富與多元的最新訊息;

三、新時代的人們,對於同時具有速度、深度與廣度的資訊必將更為迫切需求,因而,資訊內容(content)的建構、製造、設計和傳輸者的角色也將更形重要;

四、在可預見的將來,大眾傳播機構,無論是傳統型態的平面媒體(如報紙、雜誌等),或是蛻變後的新媒體(如衛星或有線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仍將繼續扮演反映民意,引領風潮,左右政局的舉足輕重角色。

職是之故,心台願就新世紀我國的傳播政策略陳管見,敬供 卓參。

肆、制訂前瞻性傳播政策刻不容緩

一般而言,凡屬國政方針之犖犖大者,或攸關民生福祉之重要課題,政府均制訂政策以為立法之準則與施政之張本。近若干年來由於政治傳播之普遍化、制度化,一般民眾對於政府之大陸、國防、外交、財經乃至於社會福利政策等等耳熟能詳;間有熱中時事者,能就全民所矚目之重大政策條分縷析,評頭論足,亦為常事;唯獨大眾傳播事業,雖以事涉人民知的權利,扮演國家民主化的推手角色,且與幼兒童之社會化行為發展息息相關而為全民殷望之所繫,卻未聞政府訂定前瞻而明確之『傳播政策』予以規範。究其原因,一則以台灣地區傳播產業之發展一日千里,政府施政及法令往往難以同步因應,再者,國內傳播學之主要理論,新聞從業人員之專業理念以及媒體產業之管理準則等等典章制度多源自西方,與中國傳統社會之種種價值觀念難免有所扞格,欲一統眾說紛紜之論點而形成政策,殊非易事。

無論如何,當前我傳播事業在邁步前行之中,確實缺乏一套既宏觀又踏實、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國情與民欲的最高指導原則。 舉例而言,台灣一度繼香港之後而為國語影片之重鎮,而如今,正當大陸人文寫實電影日漸走紅、好萊塢高科技、大製作通俗影片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全球市場之際,台灣電影產業乃一蹶不振,尋常國片乏人問津,偶有佳作出品,生命亦復短暫,難以造成聲勢。或問政府之電影政策為何?若堅持『維護文化資產』,則必須因應客觀環境之變化,有效運用政府公權力對國片業者施以大力輔導;若欲採取『放任政策』,則不妨容忍其回歸市場機制,不論國片、洋片,悉由消費者自由選擇。

此外,國內電影圈亦存在所謂『學院派』與『市場派』兩種路線之爭,彼此僵持不下,造成主管官署提供補助時,常感左右為難。其實兩類電影作品均有其存在價值,但政府亟應明訂不同輔導政策,分而治之。

電視之影響力較電影尤有過之。閱聽大眾一方面對電視節目之更加多元化有所期待,一方面又憂慮『在收視率之陰影下苟活的媚俗路線』會牽引出更多煽、色、腥的節目內容;一方面期許開放競爭得以提升品質,改善服務,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度競爭之後,業者不堪虧累,更加無力改革,形成惡性循環。

怡以為,電視傳播無遠弗屆,深入家庭,具有高度誘惑性與煽動性,其中,新聞專業頻道近年來更已成為閱聽大眾獲取即時資訊之最主要來源,因此,必須在涉及色情、暴力或怪力亂神之情節上予以嚴管,在新聞報導之客觀公正,乃至於精確性上,寄予關切,而其中,五家無線電視台享用國家資源,收視最為普及,理應接受較有線電視台更為嚴格之督管,以示公平;然而,若就整體電子媒體產業之升級與發展著眼,似又不得不仿效歐美先進國家,將一干攸關產業發展之法令限制儘量予以鬆綁,新興事業甚至給予扶助及保障,藉以活絡交易,確立規模經濟,促使業者轉虧為盈,進而提昇服務品質,以強化台灣本土傳播產業之競爭力。凡此種種,均屬政策層次之課題,必須及早研議,予以定案再據以推動立法或修法,俾使各相關業界一體遵行。此外,近年來廣播頻道亦隨之開放,據統計,除了原已存在的廿九家電台之外,去年至今經審查通過開播的電台已有一百一十七家,預定即將釋出之中、小功率電台也將達五十六家,一波波開放的結果,傳統舊制電台如何維持生計?新興電台如何獲取生存空間?廣播聯營與聯播等等問題如何解決?再者,日益增加之外來節目漸漸充斥各無線、有線頻道,大幅壓迫本土自製節目之空間,應如何防微杜漸,避免西方文化過度傾銷,卻又不致影響我國近年來為加入國際組織所努力獲致之成果?同時,眼下國內及國際上電子、平面與網路媒體間交叉持股情形嚴重,不免令人疑慮,大眾傳媒的平等接近使用權與新聞報導之獨立性是否將更加受到威脅?類此問題甚多,牽涉亦廣,從內政而外交,由文化、傳播、教育而社會,均有關連,若未能及早形成政策,未來政府主管官署仍將臨事慌亂,左支右絀,已可預見。

個人以為,傳播政策之論點因各界看法不一,往往仁智互見,曲直難辨,但一個政府或一個政黨對於本國的傳播事業長期欠缺一套清晰明確的中長程計劃綱領,實屬不智亦不宜。近年來,國內電子媒體業界,紛爭連連,諸如,斷訊、蓋台、換約、費率以及節目分級與色情廣告等等事件,造成風波不斷,民怨四起,當可歸咎於整體產業政策之付之闕如!

伍、新世紀傳播新主張

新世紀的傳播政策,應以保護消費者權益、順應新科技潮流、厚植本土製作實力、放眼全球華人市場等理念為主軸,在兼顧消費者權益與產業發展潛力,創造社會最大福祉的前提下,依循未來傳播業發展趨勢,重新整裝規劃。

至於政府的角色,則應善體全民之期望,對劣質競爭形勢進行有效的調節,對自由市場機制給予必要的尊重,對媒體文化事業採行重點的支助,易言之,除了必要的仲裁者、管理者、輔導者之外,還應以整體產業領航者自許。

在此,本人謹提出以下十項傳播新主張,盼能在我國媒體產業力爭上游之際,有助于及時建造一個健全的媒體競爭環境,從而鼓勵及協助業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多樣性與多選擇的媒介內容,以服務社會、淨化心靈、造福人群:

一、迎接資訊科技新世紀,推動數位及寬頻服務 政府應從速完成國家資訊工程的基礎建設,結合電腦、通信與數位電視等資訊服務,全面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此一構想原為本黨執政時期由連內閣率先提出,並即付諸行動,蕭內閣時代亦積極推動,惟於民進黨執政迄今已現遲緩之象,應予關注。

二、順應大媒體潮、建立傳播產業秩序,促進良性競爭 不同性質的資訊工具,撤除藩籬、彼此融合,藉以提昇競爭力,非但係全球同步之潮流,亦為國內媒體賴以求取生存之最佳途徑,政府自宜大力輔導,並以立(修)法手段配合之;惟際此大小、新舊媒體進行整合之階段,產業界常易萌生爭端,主管官署應強力介入,制訂競爭規則,以維持產業秩序;但因現有媒體型態各異,主客觀條件有別,在市場機制之外,規則之訂定必須符合現代社會所注重之公益觀念與公平原則,並促使媒體產業形成一個大家庭,而成員之間,均能兼容並蓄,和平共存,做良性之競爭。

三、合理分配廣電資源,防止媒體遭到壟斷 傳播媒體漸由大眾而轉為分眾取向,廣電資源應按社會人口階層之區隔(如年齡、性別、種族、都會化程度等)而做合理之分配,尤需避免媒體所有權之過份集中,致使言論管道有被壟斷之虞。此一理念在一般民主國家中均已形成共識。

四、管理寬嚴並濟,提升媒體品質,維護善良風俗 當今之日,政府管理傳播事業之最高原則應為:『經營管制從寬,內容查察從嚴』,前者透過法令之鬆綁以帶動成長,改善品質,提升本土媒體產業之競爭力;後者係著眼於幼童乃至於青少年身心健康之保護以及社會善良風俗之維繫。至於在傳播內容尺度上較為嚴格之限制,若與﹃資訊自由流通﹄之時潮相抵觸,則大可藉由『內容分級制度』予以救濟。

五、放眼全球華人市場 ,提升節目製作水準 理論上,在媒體科技日新又新的變革中,受惠最大的,應屬全世界的華裔族群,因其人數眾多,且遍布全球。在往昔『關山阻隔』的時代,即使彼此語言相通,風俗相近,血膿於水,卻苦無有效的傳輸工具以互通有無,致生『咫尺天涯』之嘆;如今,在傳播高科技的催生下,資訊上天下地,翻山渡海而來,非但無遠弗屆,甚至瞬間傳達,其結果將使同文同種之炎黃子孫,雖四散天涯,猶似比鄰而居,長此以往當有利於華裔族群之大團結;至於因而形成之全球華人市場,對國內資訊傳播業者而言,亦不啻為一項無可取代之競爭優勢。此一國際化(應名之為『全球華人社區化』)之經營方針用以挽救本土電影及影視製播事業,應屬最為可行,惟業者必須及早強化本身之製作技術,以為因應。

六、充實影視文化本質,精緻化與大眾化並存 資訊不只是商品,亦包含應為公眾所共享之訊息;媒體也不只是尋常企業,更肩負有文化使命與社會責任,政府應督促媒體在業務競爭之餘,必須尊重專業,兼顧品質與品味,使精緻化與大眾化路線並行不悖。

七、保障消費者權益,督促媒體關懷弱勢,伸張正義 傳播媒體無論公營、民營均被視之為社會公器,過去如是,今後尤然。政府應善用公權力,促使媒體機構,秉持『消費者至上』之觀念,竭其所能,滿足大眾之需求,尤其對於弱勢族群,更應提供盡善盡美之服務。就其教育功能而言,媒體之從業人員必須經常運用其固定之時段或篇幅,宣導現代人類『尊重生命,珍惜大地,伸張正義,扶助弱勢』之價值觀,以提升整體社會之文明水平。

八、推動全民媒體素養教育,保護幼兒童權益 為確保未成年人口免於受到不當電子資訊內容之傷害,傳播科技業者必須推出更精密之硬體設施,將資訊內容予以區隔,而現行之機制僅為消極性的節目分級標示制度。此外,國內媒體專為未成年族群製播(刊)適合彼等閱聽的優質作品少之又少,亦為台灣社會的弊病之一。惟欲解決以上問題的治本之道,仍有賴於政府結合民間資源大力推動『全民媒體素養教育』,俾使產官學相關人士,乃至於閱聽資訊使用者,共同建立起針對傳播媒體之正確觀念。

九、加強培育媒體專業人才,廣建基本資料庫 國內的新興電子媒體在相繼開放後即蓬勃發展,由於媒體數目激增,專業人才則顯得無以為繼,工作團隊之中良莠不齊;出版業界亦隨處可見類似的現象,因而,台灣平面媒體雖多如牛毛,絕大多數之規格仍停滯在個人創業型態而無法跨越門檻。政府應施行非常手段,以加強培育媒體實務人才,並與業、學界合作,建立完整的資料庫,針對相關資料進行蒐集、整理與儲存的工作,為台灣蓄積未來躍升為亞太媒體中心之雄厚潛能。

十、扶植本土電影工業,保存電影文化資產 電影可以反映社會真實,記錄人生百態,見證歷史變遷,一般國家均視其本國電影作品為重要文化資產,而予以刻意維護。我國相關法令中容或列有條文,專門用以振興電影事業及保存電影文化,惟證諸現實情況,成效顯然不足。唯今之計,短程者,應由主管官署領導發起『挽救國片』運動,結合社會力量,活化本土電影事業;為長程計,則必須採行強力措施,譬如擴大補助金額度及範圍,協助業者創立後製作中心,以及切實做好本國電影影像之蒐集、修護、複製、典藏等業務,方可扭乾轉坤,力挽我國片產業於既傾。

陸、結語

『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一個美麗的時代』,以狄更斯這句話來形容我國傳播事業發展的現況,實為貼切。眼前國內傳播生態正因為面臨科技融合、媒介匯流、知識爆炸、法規重整、民眾對媒體之期待與對資訊之渴求等等衝擊而顯得雜亂失序,但是亂象往往正是改革的先兆,一個全新的、經過通盤規劃建構的傳播體制或將在此一變動的時空下得以嶄露第一道曙光。 身為全國第一大政黨,我們可以昂首告訴全體國民:在面對新時代大眾傳媒瞬息萬變的面貌時,我們心中自有一把標準的尺來衡量國家的傳播政策∣ 它是自由多元的; 它是公平競爭的; 它是前瞻宏觀的; 它是服務人群的。 藉由這把尺,本黨自能致力於勾畫出一套遊戲規則,做為我國傳播政策的新主張,並以之滿足資訊社會之需求,增進閱聽大眾的權益,進而提升現代化國家的整體發展。

附註:

一、本文所陳,純係針對我國傳播政策之現制與其應興應革之方向提出概略性之報告及芻議,至於如何將合乎時代需要之理念轉化為可資施行之方案,進而透過立法或修法過程,有效落實於行政部門,並產生宏大之效果,尚待博採周諮,集思廣益,悉心擘劃,以竟其功。

二、誠如本文所述,隨著民主風氣與科技潮流相輔相成的效果,大眾傳播媒體擁有之社會影響力正與日俱增,近年來於台灣地區所獨見之『媒體熱』,仍然方興未艾,愈顯熾烈。面對此一新情勢,吾人應深切體認到一項現實∣任何政黨或政治領袖人物,如欲獲得廣大民眾之支持,遂而贏得選舉,掌握政權,則必須同時,甚至先行爭取到主流新聞媒體之認同,蓋惟有透過媒體報導之篇幅或時段及其所持之立場態度,產生正面之效益,方足以影響閱聽大眾之投票行為。因此,前瞻本黨重新執政之路,除積極改革體質、端正形象,以贏得敬重之外,究應如何進一步瞭解媒體生態,貼近民意脈動,推出適切議題,運用說服策略創造有利論點,進而擴大與媒體間之良性互動,達到普獲選民支持之目標,應屬當前至為重大之課題。

三、日前,有幸拜讀中央文工會胡主任志強同志六月廿八日於中常會報告﹃不論憂喜,心口如一﹄鴻文,復於八月十七日參與黃中常委大洲同志所召集之黨營媒體事業聯席會議,個人欣見本黨高層人士已然洞燭機先,針對如何以更積極之作法、更可喜之面貌因應傳播媒體之挑戰,擬訂具體而有效之策略,至感欽佩。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3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分析 教文

對於傳播科技產業發展與政策推行的期待
褚瑞婷 ( 2015年1月18日 14:36 )

隨著傳播科技的與時俱進,政府必須關注產業動態,瞭解數位匯流時代下傳播科技發展的產業需求與消費者權益,並在政府法規與輔導多方面作出適當的調整與回應,特別是跨產業 ...

國政分析 教文

「重振聲望」是下屆NCC委員的首要任務
褚瑞婷 ( 2012年6月15日 18:01 )

近來,與NCC相關的爭議不斷,包括併購案的審理程序、下一屆委員提名人選、現任與卸任委員間的互動,以及組織決策與政策推展過程等問題,隨著媒體報導的曝光,都已一一浮上 ...

國政研究 教文

再談台灣有線電視政策-從NCC的設立說起
趙怡 褚瑞婷 ( 2009年1月22日 15:52 )

摘要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NCC)自2006年3月1日揭牌至今,即將屆滿兩年,而首屆NCC委員任期也將結束。在這一年多 ...

國政研究 教文

數位匯流時代的傳播政策
趙怡 褚瑞婷 ( 2007年5月24日 15:43 )

摘要   本文分析台灣數位匯流之發展,並嘗試對當前政策與法規修訂之方 ...

國政研究 教文

有線電視爭議中的幾點省思
陳嘉彰 ( 2007年3月22日 16:45 )

  國內有線電視界風波不斷,本在意料之中,惟最近立法院以跡近「突襲闖關」方式修正「有線廣播電視法」部分條文獲得通過,程序上顯然缺乏正當性,引來外界一片討伐之聲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輕推」,讓台灣進步
楊朝祥 ( 2018年4月24日 08:19 )

「輕推理論」(Nudge Theory),Nudge一字的英文原意是「用手肘輕推」,而輕推理論就是運用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在不限制個人選 ...

社會

關於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22 )

一則由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及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意旨, ...

社會

關於台灣人口發展困頓無解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2024年將屆年底,這也使得相迎於2025年抑或中長期的人口發展樣態,實有其進行多方思辨、議論之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嚴肅看待當代台灣社會之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