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一部REVAi/G-Wiz i在倫敦街頭充電。)
行政院長
賴清德日前在受訪時表示,為降低空氣汙染,交通部與經濟部正評估全面使用電動車時程。然而無論從節能減碳或是產業發展角度觀察,電動車並非是唯一的選項,也違反技術中立原則,幾年前政府獨押WiMAX挫敗經驗殷鑑不遠。
目前的汽機車由於使用石化原料,產生重大的空氣汙染,故有些國家紛紛訂出停止販賣(或上路)使用傳統汽柴油交通工具的目標,以降低汙染。從賴揆的言論看來,近期政府也將跟進,可是我國卻與他國的規定不同,不是禁用燃油車,而是全面使用電動車。吾等首應肯定政府朝向節能減碳的決心,不過從國際上新能源車的技術發展觀之,除了電動車之外,還有燃料電池車等,政府自綁手腳的政策有所失當。
其實這也不是政府第一次獨厚電動車,11月中剛修訂的《使用牌照稅法》中免徵使用牌照稅的車輛也僅限於以電能為動力的機動車輛。易言之,政府已將電動車與新能源車劃上等號。事實上,電動車發展多年,仍有許多障礙難以克服。首先是電動車充電時間過長,即使是快速充電,充一次電也要超過半個小時,更不用說耗時數小時的一般的充電裝置了;另外,電動車的電池價格高昂,壽命相對有限,長期成本並不便宜;加上,國內減少核電之後,發電大量使用高汙染的燃煤發電,電動車是否能真正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也不斷受到質疑。
燃料電池車(FCV)則是國際上另一種綠能汽車,根據維基百科,FCV的原理是利用氫或含氫物質及空氣中的氧通過燃料電池以產生電力,再以電力推動電動機,由電動機推動車輛。燃料電池車有許多優點,由於氫是取自於空氣,沒有資源耗竭的問題;燃料電池車只排放出水氣,一樣沒有汙染問題;已經商品化的TOYOTA Mirai,補充氫氣只需要三分鐘的時間,即可行駛五百公里,甫於東京車展發表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續航力更達千里之遙。惟FCV也有其問題,如燃料電池製造的技術相當困難,導致其成本仍高居不下。
由於FCV有諸多優勢,已經吸引許多國家也投入研發。除了主導國家日本之外,大陸、德國及韓國都有相關的產品問世,連蘋果也投入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其中以大陸的態度最為積極,對其他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逐年遞減,但燃料電池車的補貼不但沒有減少還為之提高,大型客車及貨車中央補助金額每輛高達50萬人民幣。近期上市的大通FCV80定價130萬,在中央與地方各補助50萬後,售價僅有30萬元。在政策引導下,短短幾年大陸在燃料電池、充氣設備與汽車組裝等領域上已有相當的進展,市場已傳出部分台商已間接受惠。反觀
台灣在FCV的布局仍付之闕如。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的主流技術難以逆料,政府不應單獨押寶特定技術,過去發展第四代無線通訊時,當時國際上有二套技術,分別是通訊霸主高通主導的LTE與PC產業的巨擘Intel的WiMAX技術,政府就全押WiMAX技術,不但提供頻譜,政府還推動M台灣計畫與配合推動寬頻管溝建置投資近四百億的資金,加上產業界的投資已逾千億之譜,最後落得失敗收場,鉅額投資付諸東流,尚拖延LTE的布局,NCC與全球一動公司WiMAX撤照爭議也還在訴訟中,WiMAX的前車之鑑,吾等應引以為戒。
台灣在電動車產業上的布局仍相當有限,相關零組件規模不大,雖少數車廠已生產出電動車,但仍在實驗階段尚未普及;國際上除了Tesla等少數車廠全力發展電動車之外,傳統車廠推出電動車也不甚積極。政府在現階段就全面押注電動車產業帶動效果有限。本文建議,政府應秉持技術中立性原則,以開放的態度,同時接受不同的新能源車,並協助建構實驗場域(如設置充電或加氫氣站、完善法規等),鼓勵相關投資。
(本文刊登於106年12月13日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