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則新聞所反映的問題,頗值得政府主管機關深思。一則是各大連鎖便利商店紛紛推出所謂的「國民便當」,價格低廉固然吸引消費者,卻引起自助餐或便當販賣業者的反彈。另一則則是馬市長率領市府主管到餐廳用餐、消費,以圖協助餐廳業者度過難關。
兩則看似無關的新聞,卻同時突顯著一個問題,即政府主管機關對於經營傳統商家與店面的自營作業者的發展究竟提供了多少的協助?當連鎖體系挾持著雄厚資本與經濟規模,透過價格低廉的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時,政府主管機關是否注意到傳統商家、店面的生存與發展正受到不利的影響呢?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自營作業者佔就業人口的比例大致上維持在百分之十六左右。倘若就自營作業者所分佈的行業來觀察,自營作業者所分佈的最主要行業依序為批發零售餐飲業、農林漁牧業和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等。再就工作場所員工人數來看,不論男性或女性,自營作業者的工作場所多為小型企業,依次為一人和二至九人的規模。
一般而言,「自營作業」不僅是「非正式部門」(Informal Sector)就業中的一種類型,對於都會地區的就業機會更扮演著提供者與穩定者的功能與角色。然而,正因為「非正式部門」所涵蓋的都是一些未認可、未登記和未規範的小規模經濟活動,因此,其發展情況如何,經常不會受到重視。
事實上,傳統商家、店面或自營作業者的發展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競爭、景氣變動與個人經營能力的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來,為因應國際競爭,批發、零售、餐飲等行業的「連鎖體系化」似乎成為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但是,其結果似乎是使得經營傳統商家與店面的自營作業者受到越來越多的競爭壓力;連鎖便利商店推出廉價便當即為一例。在這樣的情形下,無論是從產業或就業發展等政策層面,政府主管機關似乎都應該重視這樣的發展才是。
事實上,長期以來,對於自營作業者的照顧與瞭解而言,不論是政府的政策或是學術的研究可以說是相當的匱乏。除了受到勞工保險與全民健康保險的保障外,自營作業者的技能訓練、退休與老年生活保障都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有鑒於「自營作業」對於就業市場的重要性,政府主管機關應該至少提供以下的政策來予以協助:
一、委請專業團體或機構定期進行調查與研究,以掌握自營作業者的問題與需求。
二、成立經營管理輔導團,協助自營作業者提昇經營管理能力,進而提昇自營作業者的競爭條件與優
勢。
三、設計與規劃符合自營作業者需求的訓練課程,以提昇其經營能力。
四、規劃與設計自營作業者社會保障制度,提供自營作業者退休與老年生活的保障。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本文刊載於中央日報91年1月16日全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