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政府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下,大學錄取率逐年提高。儘管高等教育普及化,許多調查卻指出有相當高比例的青年在畢業後尋找工作遇到困境,或是青年進入職場後卻發現在校所學知識或技能不符合現今職場需求,產生學用不相符之現象。
根據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發現,雇主在徵才時,除了重視應徵青年的專業之能力外,更重視社會新鮮人是否具備良好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是目前社會新鮮人在學校時普遍被忽略。[1]
產業界與學界間存在著落差的現象,造成產業對學校培養之人才滿意度低,學校培養之人才無法符合勞動市場所需。因此,如何提升青年就業能力有其重要之處。
壹、就業能力的界定
不同學者,對於就業能力的界定也有不同;有以內部與外部做為就業能力之區隔;有以軟、硬來做為區別就業能力本質的手法;另有以職能角度將就業能力剖析為五個層面;亦或是提出五項關鍵作為開啟就業能力大門的鑰匙等;又或者將就業能力分為四個層面,並將就業能力項目分門別類的歸納至各個面向。[2]
本文以行政院青輔會於2010年「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報告中所探討之17項就業能力項目做為分析架構;由於所使用的就業能力項目多達17項,若單純以內部、外部做為就業能力之區別,或是以軟、硬技能做為區分就業能力,均可能因分層方式太過兩極而不易分辨各就業能力項目之特色,又我國已有將就業能力項目分層之前例,且分層之項目與本文之就業能力項目十分相似。據此,本文將就業能力分為四個面向,分別是:ㄧ、ㄧ般能力;二、專業能力;三、工作態度;四、職涯規劃與發展。以下將依據此分層方式就行政院青輔會2010年「青年就業接軌之研究」報告所提出之就業能力項目整理如下:
一、ㄧ般能力:包括表達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ㄧ般能力。
二、專業能力:含括專業知識及技術、基礎電腦應用技能、外語能力、並擁有專業或技術證照、發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得以將理論運用到實務上的能力。
三、工作態度:包含敬業精神與態度、專業倫理與道德、穩定度及抗壓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四、職涯規劃與發展:瞭解自身職涯發展方向、瞭解產業環境與發展、並具備國際觀以掌握產業脈動等能力。
貳、青年就業的困難與挑戰
在國際勞工組織(ILO)探討青年就業的網站資料中,提到以下的一段話:
青年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青年渴望確保未來的發展,進而能為家庭、社區和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這是一個關鍵的階段,足以影響一位青年未來是否能從事一個具有生產力和尊嚴的工作(Productive and decent work)。在未來的十年間,預計有一億的青年將進入勞動市場。如何提供他們一個具有生產力和尊嚴的工作,將是各個國家與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儘管,我們可以將更多青年送入學校就讀,卻不盡然可以提供每位青年一個生產力和尊嚴兼具的工作。[3]
毫無疑問地,這段話說明青年就業的重要性,以及點出青年畢業與就業銜接的困難與挑戰。
根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青年因就學比率較高,故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比率相當高;其中15~19歲青年從事部分時間工作比率佔39.21%,而20~24歲青年從事部分時間工作比率則佔16.41%。此外,15~19歲青年從事臨時性或派遣工作比率佔37.19%,而20~24歲青年從事臨時性或派遣工作比率則佔15.72%。
根據政府調查資料顯示,青年失業者有工作機會而未就業的原因,依序為「待遇太低」與「地點不理想」;而青年失業者求職主要的困難原因,依序為「技能不合」、「工作性質不合」與「教育程度不合」等。顯示青少年求職者擁有之技能與就業市場需求面之期待有所落差。
參、供需雙方對就業能力認知的落差
根據行政院青輔會民國98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對於高等教育培育的就業能力,大專就業青年認為是「電腦應用基礎技能」,佔85.5%,(見表1)。
表1 大專就業青年認為高等教育培的就業能力 單位:%
高等教育對就業能力的幫助 |
偏同意總和 |
我所受的高等教育讓我充分學習到就業所需的「基礎電腦應用技能」 |
85.5% |
我所受的高等教育讓我充分具備職場所需的「團隊合作能力」 |
83.0% |
我所受的高等教育讓我充分「瞭解並願意遵循職場中的專業倫理與道德」 |
81.3% |
我所受的高等教育讓我充分學習到職場所需的「表達溝通能力」 |
80.5% |
我所受的高等教育讓我充分學習到職場所需的「良好個人工作態度」 |
78.3% |
資料來源:行政院青輔會,民98,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
針對20間企業的訪談發現,業界整體對於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程度的看法將敬業精神與態度置於重要性最高的一個項目,顯示業界對於青年工作態度好壞與否十分重視。而業界認為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重要性排居第二的則是穩定度及抗壓性,第三則是專業倫理與道德。以本文分類模式探究,此三項就業能力項目均屬於工作態度這個類別。而業界認為青年應具備的就業能力重要性最低的則是領導能力,其次為國際觀,而其三為瞭解產業環境與發展。領導能力這個就業能力項目則屬於一般能力類別,而後兩者均屬於職涯規劃與發展的類別。(表2)
表2 青年應具備就業能力程度分析─業界樣本
就業能力項目 |
非常重要 |
重要 |
不重要 |
非常 不重要 |
平均數 |
標準差 |
1.敬業精神與態度 |
16(80) |
4(20) |
0 |
0 |
3.80 |
0.410 |
2.穩定度及抗壓性 |
14(70) |
6(30) |
0 |
0 |
3.70 |
0.470 |
3.團隊合作能力 |
10(50) |
10(50) |
0 |
0 |
3.50 |
0.513 |
4.表達溝通能力 |
4(20) |
16(80) |
0 |
0 |
3.20 |
0.410 |
5.專業倫理與道德 |
11(55) |
9(45) |
0 |
0 |
3.55 |
0.510 |
6.發掘及解決問題 |
5(25) |
14(70) |
1(5) |
0 |
3.20 |
0.523 |
7.專業知識與技術 |
3(15) |
14(70) |
2(10) |
1(5) |
2.95 |
0.686 |
8.基礎電腦應用技能 |
2(10) |
16(80) |
2(10) |
0 |
3.00 |
0.459 |
9.外語能力 |
2(10) |
14(70) |
4(20) |
0 |
2.90 |
0.553 |
10.國際觀 |
2(10) |
12(60) |
6(30) |
0 |
2.80 |
0.616 |
11.將理論運用到實務上 |
6(30) |
11(55) |
3(15) |
0 |
3.15 |
0.671 |
12.擁有專業或技術證照 |
2(10) |
15(75) |
3(15) |
0 |
2.95 |
0.510 |
13.領導能力 |
2(10) |
10(50) |
8(40) |
0 |
2.70 |
0.657 |
14.創新能力 |
3(15) |
15(75) |
2(10) |
0 |
3.05 |
0.510 |
15.自主學習能力 |
11(55) |
8(40) |
1(5) |
0 |
3.50 |
0.607 |
16.瞭解自身職涯發展方向 |
5(25) |
12(60) |
3(15) |
0 |
3.10 |
0.641 |
17.瞭解產業環境與發展 |
2(10) |
13(65) |
5(25) |
0 |
2.85 |
0.587 |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肆、新加坡經驗借鏡[4]
「具備『適當』的技能是獲得『適當』工作與穩定就業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新加坡人力資源部不僅提供青少年選擇方向所需的勞動市場資訊,甚至協助青少年在進入勞動市場前進行必要的職涯規劃。
大體上,新加坡政府對於青少年就業的協助包括三大項工作,分別是職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求職協助(Job assistance)和訓練(Training);茲分述如下:
(一)職涯規劃(Career planning)
目的是在協助青少年在進入職場或轉換工作時,能獲得更多產、職業有關的資訊。針對職涯規劃協助部分,新加坡政府提供兩項的協助:
(1)職涯指引(Career compass)
「職涯指引」是一種線上指引(e-guide),讓青少年能夠獲得重要行職業有關資訊,進而能讓青少年瞭解在學校應該選修哪些課程,才能符合這些行職業的需要。透過「職涯指引」資訊的提供,青少年可以瞭解現行與未來就業市場的機會和需求為何?即便是進入勞動市場之後,這些資訊仍然會有助於青少年的職涯選擇與規劃。
根據2008年「職涯指引」所提供的資訊來看,「職涯指引」總共提供十一個行業與二十五個職業的資訊。其中,主要是集中在服務業有關的行職業資訊,例如觀光、零售、交通與通訊、財物與商業服務、教育、健康醫療和社會服務等行職業資訊。
(2)策略技能清單(Strategic skills list)
透過產、官之間的諮商,「策略技能清單」試圖將人力資源需求最大的行職業所需要的技能加以清楚臚列。求職者可以利用「策略技能清單」,進行職涯規劃。新加坡人力資源部在參考勞動市場發展趨勢與資訊之後,會定期更新「策略技能清單」的內容。在「策略技能清單」中,求職者大概可以獲得九個行業與六十八個職業的有關資訊。
(二)求職協助(Job assistance)
為確保新加坡人民能夠獲得就業所需技能,新加坡勞動力發展署(WDA)在盡力協助新加坡勞工能夠適應變動的經濟環境。為協助勞工獲得「求職協助」,新加坡勞動力發展署於新加坡設立許多職涯中心(Career Link Center),提供勞工免費的就業與訓練協助。同時,新加坡勞動力發展署也提供網路人力銀行,協助求職者能與雇主進行線上媒合。
(三)訓練(Training)
「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證照」(Singapore Workforce Skills Qualifications System)是整合繼續教育與訓練的系統,目的是為建構產業職能,以期與世界接軌和符合產業和企業的需要。「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證照」的目標與學校和職校所提供的職前訓練(pre-employment training)不同。
考量到參訓學員各種不同的需求,「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證照」提供各種不同的證照,從證書到畢業文憑都有。誠如前述,為提供「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證照」的課程,訓練組織或機構必須通過認證、取得「經認可訓練組織」的資格。因此,「新加坡勞動力技能證照」在新加坡人力資源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相當的重要性。
伍、結論與建議
「工作態度」面向,實乃業界認為青年最應具備的就業能力面向。換言之,企業認為青年在培養就業能力時,首要應培養的即是工作態度,一旦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後,將能取得進入勞動市場的先機,而在進入勞動市場後更能因為已經具備敬業精神與態度而能順利地持續在勞動市場中存活不被淘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業界期望青年最應具備「敬業精神與態度」,然而青年在實際具備程度上有一定的落差。對於青年而言,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除了利用課本書籍獲取專業的知識外,平常生活中做人處世以及應對進退的養成,或許才是養成就業能力很重要的關鍵。
同時,企業界必須認知唯有盡可能的與學校配合,才能將青年的就業能力程度落差縮小,尤其在提供見習或是實習的機會上可以謹慎考慮。即便知道提供見習或實習的對企業來說可能吃力不討好,但是實習或見習的確是最有效能改善青年就業能力落差的現象。在合作無間的關係下,企業和學校可以有效相輔相成,除了能降低業界對於青年就業能力的落差現象外,甚至能提升青年自身的就業能力,最終使青年更能順利進入勞動市場。
最後,如何在學校階段就能提供學生必要的職涯諮商與輔導,以減少學用落差,關係至鉅。儘管大專校院在提供雙修、輔修等制度上非常具有彈性,學生是否瞭解要修哪些課程才能具備跨領域的技能,實有賴職涯諮商與輔導的支持與協助。因此,提供大專校院和乃至高中職學校充沛的職涯諮商與輔導人員,應該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1]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98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2] Rainsbury, E., Hodges, D., Burchell, N., & Lay, M.(2002), Ranking workplace competencies: Student and graduate peRCEPtion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3(2), pp.9.
Van Der Heijde, C.M. & Van Der Heijden, B.I.J.M. (2006), A competence-based and multidimensional operation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mployabilit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5(3), pp.449-476.
Pool, L.D., & Sewell, P. (2007), The key to employability: de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49(4), pp281.
彭森明(2008)《臺灣高等教育整合資料庫:94 學年度畢業後一年畢業生流向調查 - 大專生調查問卷》,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管理、釋出單位】。
[3] ILO, 2010, “Global Job Crisis Observatory Section on Youth Employment”, 2010年6月19日下載自國際勞工組織網站www.ilo.org.
[4] Ministry of Manpower(Singapore), 2010, Career Planning, Job Assistance, and Training, Available at the website www.mom.gov.sg.
(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