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任命精通中俄事務資深外交官董雲裳(Susan Thornton),擔任主管中國、
台灣與蒙古事務的亞太副助理國務卿。顯示隨著美中戰略競逐加劇、美俄關係惡化、中日對峙升溫,以及俄日互動趨緊等,已突出中俄對抗美日戰略態勢明朗化,並將衝擊
兩岸和解制度化進程,導致脆弱互信基礎,面臨地緣戰略變局新考驗。
在中國大陸
經濟成長趨勢下,台灣無法迴避與大陸的經貿往來。6年多來
兩岸關係有顯著改善,台灣海峽已從過去的「殺戮戰場」轉變為「和平廣場」,更將發展成為「繁榮商場」,台灣海峽已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台灣能否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美國是最重要主導國;至於台灣未來能否加入「區域經濟夥伴協定」(
RCEP),應與中國大陸是否同意脫不了關係。當台灣希望獲得美國支持加入TPP,就必須加強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體質,並要求受益於自由化國際化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縮小社會
貧富差距。同時,台灣為化解加入RCEP的中國阻力,則必須落實兩岸和解制度化措施。
目前,兩岸雙方正透過經貿互動與人員交往累積善意,做為未來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協商的基礎。下一階段將是在經濟合作,累積互利共榮基礎上,進行良性制度競賽,最後才是透過中華文化智慧,找出解決兩岸主權爭議方法,並達成民主融合理想,而其中必須密切把握的關鍵因素,就是台灣人民意願的變化,以及美中競合關係特質。
台灣主流民意對
兩岸經貿互動,以及和解制度化所產生的變動與契機,是既有期待又怕受傷害,既希望能達到兩岸雙贏目標,但對大陸併吞意圖仍充滿不信任感。因此,馬總統必須尊重多數人民意願,維持行穩致遠的大陸政策主軸。太陽花學運告訴我們,敵對思維與恐懼感仍是兩岸和平發展主要障礙;如何化解兩岸敵對思維,以及台灣人民對「中國崛起」深層疑懼,並營造兩岸和解制度化基礎,確為兩岸當局重責大任。
隨著美中兩國在亞太地區戰略競逐加劇、中俄與美日對抗態勢明朗化、東海釣魚台、南海諸島領土主權爭議趨緊,以及台灣朝野政黨路線分歧不減反增,讓兩岸和解制度化進程面臨亂流干擾。倘若中美俄日等國不能發揮相互包容大智慧,有效克制各方的躁動因素與勢力,亞太地區衝突的發火點恐會相繼引爆,而兩岸關係能否繼續維持和平發展正道,也將面臨嚴峻考驗。
中國崛起對台灣是機會,也是威脅,更是挑戰。台灣需要和平兩岸以促進經濟發展,也需要維持台美經濟安全夥伴關係;同時,台灣如何發揮「機會極大化、威脅極小化」的智慧,以應對美中在亞太戰略競逐加劇新形勢,是讓「親美、和陸、友日」平衡策略繼續發功關鍵。
不過,
習近平決定對台落實「兩岸經濟一體化」措施,為未來和平統一構築深廣下層結構;同時,美日同盟與中俄夥伴的對抗性激烈化,台灣左右逢源的空間變小,被逼選邊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兩岸和解如何行穩致遠,將是高難度挑戰。
(本文刊載於2014.08.22 中時A19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