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企業解決「五缺」問題,賴揆從11月6日起連續召開記者會,針對缺地、缺水、缺電、缺工及缺才研提多項對策,並拍版「
一例一休」修訂內容。企圖以拼經濟的興利形象,扭轉
民進黨過去予人強調改革的印象。但一連串的新政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劍指「上市櫃公司、國際級企業,起薪3萬元以下太低」一事,不知賴神接下來會以何種措施,落實「起薪3萬」解缺工的構想?
賴揆棒子蘿蔔齊下,先是幫企業解五缺,同時重修「一例一休」,不惜背上「缺德」之名,也要幫雇主鬆綁工時限制。所以繼公務員加薪後,自然會藉機向企業喊話討人情。
但賴揆可能有所不知,「缺工」有多種原因,或許是勞動力不足,抑或是作業環境不良,薪水低、保障差,只是招幕乏人問津的因素之一。何況刮別人鬍子前,最好先照照鏡子,自己是否能以身作則。以人人稱羨的國營事業來說,報考公職的網站資訊顯示,中油、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的起薪都有未及3萬元者,如此卻要私部門先行加薪,是否說不過去。
往昔政府常以「放寬外勞引進標準」解缺工。這是因為
台灣早期推基礎建設,勞動力不足才開始引進移工,作為興建期間的補充性人力。只是隨著國人所得增高、生活品質提升後,不少3K(辛苦、危險、污穢)工作找不到人手,遂持續引進以彌補基層勞力。
但今天「缺工」係因高齡
少子化,加上人才外流所造成。由於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使得人口紅利不再。更糟的是,台灣目前已有72萬4千人在海外工作,且人數還在增加中,根據主計總處的調查,這些人大都是高學歷者,讓缺工問題產生質和量的變化,不但有勞動力萎縮之情形,且出現人才赤字。
所以現在若僅是以引進移工,抑或加薪解缺工、缺才,雖方便、快捷,不過恐治絲益棼。一則因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崛起,移工來源日益減少;再者揠苗助長的加薪政策,很可能會像1979年的新加坡,因強制提高薪水20%,使得企業將生產力低於新工資的
勞工解雇,反而讓新加坡深陷
失業與衰退中。
此時鼓勵生育雖緩不濟急,但勞動力並非瞬間消失,而是10年後才會明顯短缺。由於我國勞動力參與率迄今未達60%,仍低於美、日、韓、新加坡及香港,尤其是「人力晚進早退」及婦女因婚育而離職之情形,使得國人無法充分投入就業市場,因此眼下應以積極催出潛在人力為目標。
要提高青年、婦女及中高齡的勞動參與,茲以為不能只從個別族群的角度規劃政策,譬如單獨談青年、婦女、中高齡或外勞問題。而是打破藩籬,以更寬廣的視野,借重科技與職務再設計,導入人機合作、跨世代,甚至是跨文化的創新人力運用模式,方能解除當前的缺工與缺才危機。同時協助產業升級、轉型,把市場的餅做大,加薪自然水到渠成。
(本文曾開刊載於中國時報2017年11月12日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