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2017 RCEP Leaders’ Meeting。)
今年八月底,
美國智庫彼德遜國際經濟研究院(PIIE)刊出專文「經濟理念如何引領
台灣在一九五○年代轉向促進出口」,回顧當年蔣碩傑、劉大中等政策顧問經熱烈辯論,以經濟理念說服尹仲容等決策者,於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年進行包括貨幣等經貿體制變革,使台灣成為二戰後第一個從進口替代蛻變為促進出口的發展中國家,並成為典範。
一九六○年代輸出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僅百分之十八,國內消費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後者是帶動
經濟成長主要力量。到了一九七○年代,輸出占比大幅提升到百分之四十四,國內消費降至百分之七十四,十年間締造七次年經濟成長率達兩位數的紀錄,台灣從此步上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之路。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百分之八點三四,輸出貢獻高達百分之十二點八,國內消費僅百分之○點九,顯示經濟成長幾乎全由出口所帶動。
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最怕的是遇到貿易障礙,最需要的是與主要貿易夥伴維持良好關係。因此,一九九○年代政府積極爭取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一九九五年GATT轉化為世貿組織(WTO),我於二○○二年加入,成功踏出融入世界經貿體系第一步。
但進入二○○○年代,區域經濟整合加速發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蔚為風潮。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被全球經貿邊緣化成為政府努力目標。二○一八年底包含十一國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生效實施,占我二○二○年貿易總額百分之二十五。另外,去年十一月東協等十五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占我貿易總額百分之五十九,更是台灣重要經貿夥伴。但去年在各國簽署RCEP後,我政府官員卻說:「RCEP非政府努力目標,加入CPTPP也不成熟。」其經貿邏輯思維完全背離台灣經貿需要。
上月十六日大陸遞出加入CPTPP的申請,我政府亦立即於二十二日倉促提出。蔡總統解釋為何台灣需要加入CPTPP,主要是該十一國占台灣總貿易額四分之一,雙邊投資額百分之十五點七等。依據蔡總統所述,RCEP更是台灣應列為優先的對象。但眾人皆知,根本障礙是大陸因素,蔡政府執政以來始終持著抗中的態度。
數十年來,台灣辛苦打造的以出口帶動經濟的經貿體制其前提是必須與貿易夥伴友善往來,大陸既然占我總出口百分之四十以上,就不應對大陸採取敵對立場。今日台灣加入區域整合困難重重,完全是蔡政府一手造成。
今年二月大陸發布通知,三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農委會立即宣稱要拿十億出來補助。日前大陸又宣布,自九月二十日起禁止台灣蓮霧、釋迦進口,農委會再度表示,要拿出十億幫助農民內外銷。將來若大陸基於某種理由禁止台灣貨品進口,以去年台灣貨品直接出口到大陸一千億美元計,蔡政府是否要比照提列三兆預算補助產業界損失?
(本文刊於2021年10月7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