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性質多元且主題廣泛,然了解當地社經發展、歷史文化脈絡及政策資源已成共同的基本要素:
2018年的暑期活動性質多元,包括實習、賽事、營隊、支教(支援落後地區的中小學教育)、參訪、講座或會議、調查研究、表演、體驗、聯誼交流等,抑或是結合前述多種活動性質的複合式規劃。而除了實習之外,其餘活動主題則涵蓋志願工作、教育、歷史、文化、科技、運動、詩歌、國學、國樂、攝影、成人禮、中醫、微電影、微視頻、保育、創客、創業等,十分廣泛。然而,無論活動性質或主題為何,有關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現況、歷史文化脈絡及當地臺青就學、就業、創業等政策資源介紹乃至於當地臺青現身說法等,已成為多數活動的基本要素。
二、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的與會對象在深度與廣度上皆有擴增,不僅已向下扎根至國小階段,「首來族」及「特殊背景」的臺灣青年亦為重點:
首先,2018年的暑期活動延續過往以兩岸大學生為主的趨勢,其中實習活動亦多有兩岸大學生共同參與的安排,然而部分活動對象也向下延伸至兩岸的高中、國中及國小學生。其次,「首來族」仍為中國大陸爭取的重點對象。此外,特別的是,中國大陸亦針對「特殊背景」的臺灣學子規劃交流活動。如「海外臺灣學生長三角研習營」、「兩岸婚姻家庭子女瀋陽夏令營」及「齊魯情夏令營」則分為專門以在海外留學的臺灣留學生、臺灣的「兩岸婚姻家庭」大學生及臺灣「山東籍」青年為對象,規劃專屬活動。由此可見,2018年的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在與會對象方面,其深度與廣度上皆有擴增。
三、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著重透過「結對」與「任務解決」,嘗試建立兩岸青年及青少年世代的夥伴感與深度連結:
「結對」與「任務解決」為2018年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中,建立兩岸青年及青少年世代連結的重點方式。在「結對」方面,即是將臺灣與中國大陸學子結成一對一或是小團隊的編組,甚至亦有想像中的結對安排,如「海峽兩岸少年創意微電影大型創作活動」即是由中國大陸學子創作劇本前半部、臺灣學子接力完成後半部的創意方式進行;而在「任務解決」方面,則以「任務導向」作為活動規劃,透過共同的思想激盪、思考對策、完成任務的過程,嘗試培養兩岸青年與青少年之間的夥伴感,以及更深度的情誼連結。如「兩岸大學生微視頻采風活動」,則是以2位臺生搭配1位當地陸生的方式,共同完成微視頻的拍攝任務;「臺灣學生天府夏令營」則讓兩岸學子一對一結對,並入住結對家庭。
四、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實習領域廣泛,性質亦涵蓋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臺資企業及事業單位:
檢視2018年的暑期實習活動可見,實習領域涵蓋傳媒、觀光、法律、金融、廣告、科技、環境資源…..等;而實習單位的性質,亦涵蓋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臺資企業與事業單位。換言之,兩岸青年及青少年的暑期實習活動,其選擇性益發多元。
綜言之,2018年的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暑期活動,無論是在主題、性質、參與者、實習領域方面,皆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除了有助於吸引更多不同背景、不同興趣與喜好的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投入之外,亦有助於擴展並加深兩岸青年及青少年世代的連結與相互理解。然而,如同前言所述,近兩年來,中國大陸青年於暑期來臺進行學習或交流活動的情形大幅減少,如此一來,恐使臺灣在兩岸事務中的發聲機會、論述與舞台持續被邊緣化,此乃當前政府亟需注意之處。
(本文已於107.10.6 刊登於蜂評網: http://www.fengbau.com/?p=4628)